第29章 寒流中的星火(1/2)
1961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京城工业大学校园里的湖面早早封冻,灰濛濛的天空下,光禿禿的树枝在北风中呜咽。飢饿和物资匱乏的阴影,如同无形的寒流,渗透进这座最高学府的每一个角落。食堂里的伙食肉眼可见地变差了,定量供应的窝头变小,菜汤里几乎看不到油星,偶尔飘著几片乾瘪的菜叶。学员们私下里谈论最多的,不再是技术和管理,而是哪里能换到粮票,或者家乡寄来的包裹里有没有能填肚子的东西。
干部进修班的气氛也愈发凝重。课堂上,教授们讲授的內容,悄然加上了“勤俭建国”、“节约闹革命”、“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基调。吴教授西装革履的身影少了,讲解“先进管理”时,语气也不復往日的绝对权威,更多了几分“结合实际国情”的谨慎。关於“土法”与“洋法”的爭论,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似乎暂时被搁置了——生存,成了比路线更紧迫的问题。
路白坐在教室里,听著教授讲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挖潜增效”、“修旧利废”,心思却早已飞回了千里之外的轧钢厂。秦淮茹那封信里描绘的“一切都好”的景象,在1961年的寒冬里,还能维持吗?老赵的腰痛,老李的儿子,仓库小组的大家……他们,还好吗?他怀里那个冰冷的搪瓷缸,此刻仿佛带著千斤重担。
就在路白忧心如焚之际,一封加急电报送到了宿舍。发报人:轧钢厂,杨厂长。內容只有一行触目惊心的字:
> **“厂区流感爆发,缺医少药,『仙丹』告急,速援!杨”**
路白的心猛地揪紧!流感!在这个物资极度匱乏、人们普遍营养不良的年份,一场流感足以致命!轧钢厂几千工人及其家属聚集,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而他们最依赖、最易得的“救命稻草”——“废料仙丹”,竟然也告急了!
他攥著电报,指节发白。孙处长那次“谈话”后,他顶著压力,在思想交流会上据理力爭,用轧钢厂实实在在的数据和工人受益的案例,为“立足实际、自力更生”的道路做了辩护。虽然孙处长最后只是不置可否地做了“总结”,强调要“辩证统一”,但路白能感觉到,一些学员看他的目光里,少了些轻蔑,多了些沉思。然而此刻,这些爭论在轧钢厂的求救面前,都变得苍白无力。
必须回去!必须想办法!
路白几乎是衝到了孙处长的办公室。孙处长正对著桌上几份文件皱眉,脸色疲惫,显然也在为全国性的困难局面忧心。看到路白闯进来,他眉头皱得更深:“路白同志?什么事这么急?”
“孙处长!”路白將电报拍在桌上,声音带著不易察觉的颤抖,“轧钢厂急电!厂区爆发流感,工人和家属大量感染,急需药品!他们自製的『废料仙丹』是主要的防治手段,现在原料或生產出了问题,告急!请求支援!”
孙处长拿起电报,扫了一眼,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当然知道流感在当下的杀伤力,也知道轧钢厂那个“土办法”在工人中的分量。他沉吟片刻,抬头看著路白急切的眼睛:“你想怎么做?”
“我请求立即请假回轧钢厂!”路白斩钉截铁,“我对『仙丹』的原料、配方和生產流程最熟悉!只有我回去,才能最快找到问题,恢復生產,救急!而且,京城工业大学图书馆藏书丰富,我或许能在这里找到一些替代原料或者优化工艺的资料!时间就是生命!”
孙处长的手指在桌面上急促地敲击著。路白在思想交流会上的“固执”还歷歷在目,但此刻他眼中只有对工人生命的关切,没有半分杂念。全国上下都在强调“自力更生”、“解决实际困难”,轧钢厂的“仙丹”虽然“土”,却是实实在在能救命的办法。於公於私,他都没有阻拦的理由。
“情况確实紧急。”孙处长终於开口,语气严肃,“路白同志,我批准你紧急事假,立刻动身回厂!但是,”他加重了语气,“第一,要快去快回,不能耽误进修班的整体学习进度!第二,解决问题是首要任务,但也要注意安全,尤其是流感传染性强!第三,厂里的情况,及时向学校匯报!”
“是!保证完成任务!”路白心中一块巨石落地,敬了个礼,转身就要走。
“等等!”孙处长叫住他,拉开抽屉,摸索了一阵,拿出几张皱巴巴的全国通用粮票,塞到路白手里,“拿著!路上……別饿著肚子赶路。这是组织上的一点心意。”他的眼神复杂,有对局势的忧虑,也有对眼前这个年轻基层干部的一份难得的、基於现实的认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