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风起於青萍之末(2/2)
信纸是普通的厂用信笺,字跡工整,带著秦淮茹特有的沉静力量。
“路厂长:
见信好。
你走后,厂里一切都好。杨厂长很支持小组工作,王工几乎天天都来。『仙丹』生產按你留下的规程,很顺利,新添置的简易乾燥箱很好用,效率提高了不少。晓白带著大家整理了一份更详细的操作手册,柱子负责安全和领料,都很尽心。
车间里老赵师傅的腰痛,用了新一批的『仙丹』,他说好多了,特意让我写信谢谢你。翻砂车间老李的儿子,就是那个在子弟小学念书的,前些天发烧,厂里卫生所缺药,情急之下给他用了点稀释的外敷药降温,居然有效,孩子第二天就退了烧。老李一家感激得很。
厂里最近在传达上级精神,强调『抓革命、促生產』,技术革新活动也搞起来了。虽然你不在,但大家没閒著。晓白带著我们几个,正琢磨著怎么改进药粉的混合均匀度,柱子从废料堆里淘换出几个旧齿轮,想试著做个简易的搅拌器。王工说想法可行,就是材料强度可能不够,还在想办法。
我们都很好,勿念。你在京城学习是大事,要专心。厂里的事有我们,有杨厂长、王工,有大傢伙儿,你放心。『星火』没灭,我们记著你的话呢。
另:柱子让我告诉你,食堂新来的大师傅手艺不行,大伙儿都念叨你做的红烧肉。晓白让你注意身体,京城天凉了,多穿点。我……我们都盼著你学成回来。
秦淮茹
於轧钢厂仓库小组
1965年x月x日”
信不长,却像一股温热的泉水,瞬间驱散了路白心头的寒意和沉重。字里行间,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朴实的匯报和最沉甸甸的信任。老赵的腰,老李儿子的烧,晓白和柱子琢磨的搅拌器……这些琐碎而真实的细节,勾勒出轧钢厂最鲜活的生命力。秦淮茹那句“我们都盼著你学成回来”,像一道暖流,直抵心田。
他仿佛又看到了那简陋却充满生机的仓库,看到了秦淮茹平静而坚定的眼神,听到了傻柱咋咋呼呼的嗓门,感受到了周晓白埋头记录的专注。他们还在战斗,还在创造,还在用最朴实的智慧和双手,守护著那份来之不易的“星火”。
孙处长的告诫,吴教授的论断,陈干部的圆滑,张总工的疏离……这些京城的“深水”带来的压力,在轧钢厂工友这封沾著机油和药草气息的信面前,似乎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路白把信仔细折好,连同秦淮茹的信封一起,珍重地放进贴身的衣袋里,紧挨著那个搪瓷缸。他抬起头,望向遥远的南方,那是轧钢厂的方向。眼神中的迷茫和沉重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坚韧的力量。
孙处长要他“澄清认识,统一思想”?要他放下“包袱”,学习“先进”?
他可以学习,可以吸收一切有用的知识。但他绝不会放弃自己的根!不会否定轧钢厂工人用实践走出来的路!不会忘记秦淮茹剪下青丝时那份与过去决裂、浴火重生的信念!更不会辜负那一双双在厂门口默默送別、饱含信任和期待的眼睛!
“星火不灭,终將燎原”!
这不仅是他对轧钢厂的承诺,也是他对自己的誓言!
思想交流会?他要去!他要讲!他要讲的,不是孙处长想要的“澄清”,而是来自基层最真实的声音!他要讲轧钢厂仓库里那团火是如何点燃的,讲老赵、老李这些普通工人是如何用信任支撑起“土法”的脊樑,讲“废料仙丹”背后蕴含的立足实际、自力更生的精神价值!他要用事实,用逻辑,用轧钢厂实实在在的变化,来捍卫这条道路的合理性!
他深深吸了一口带著凉意和落叶气息的空气,转身大步走向宿舍楼。步伐依旧沉稳,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要劈开眼前的重重迷雾。
风起於青萍之末。京城的风,已经吹起来了。而他路白,就是那株来自轧钢厂沃土的青萍,即便微小,也要在风浪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战斗,远未结束,才刚刚进入更核心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