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工坊初建蕴新机,荷香满村待客来(2/2)

张总连忙点头:“这个主意好!明信片既能宣传清溪村,又能增加礼盒的附加值,我这就让设计部加上。咱们明天就签合同,儘快启动生產,爭取下个月就能在网上开售。”

傍晚的时候,施工队收工了,老院子里的杂草已经清乾净,地面也平整好了,就等著明天搭框架、隔区域。许朗和苏晚坐在院子里的石阶上,看著夕阳下的荷塘,荷叶被染成了金黄色,偶尔有晚风吹过,带来阵阵荷香。

“你说,等工坊建好,体验课开起来,咱们村会不会变得更热闹?”苏晚靠在许朗肩上,轻声问道。

许朗握住她的手,笑著说:“肯定会的。你看现在,王婶的蓝染坊、周师傅的竹编坊、陈爷爷的木艺坊都越来越红火,张婶的网店也快开起来了,以后来村里的游客会越来越多,咱们村的老手艺也能传得更远。等下个月『老手艺文化周』办起来,咱们还可以邀请其他地方的手艺人来交流,让清溪村成为老手艺传承的聚集地。”

苏晚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我还想在工坊里办个手作展览,把村里老辈人留下的手作成品都展示出来,比如老蓝染布、旧竹编篮、小木梳,让游客看看咱们清溪村老手艺的歷史。再找村里的老人来讲讲这些手作背后的故事,这样更有意义。”

“这个想法特別好!”许朗笑著说,“明天我就去跟村干部说,让他们帮忙收集村里的老手作。咱们还要给每个展品配个说明牌,写上展品的年代和故事,让游客能更深入地了解老手艺。”

两人正说著,林溪发来消息,说网上“清溪荷韵”小店的申请已经通过了,明天就能上传產品信息。苏晚连忙回覆:“太好了!明天咱们一起把蓝染方巾、竹编掛件的照片拍了,再写好產品介绍,爭取后天就能上架。”

夜幕降临,荷塘里的荷灯又亮了起来,一盏盏荷灯在水面上飘荡,映得荷塘格外温柔。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亮著灯,蓝染坊里还传来王婶她们討论纹的声音,竹编坊里有周师傅教年轻人编竹条的笑声,木艺坊里陈爷爷正带著阿明打磨木料,张婶家的厨房里飘出荷叶鸡的香味。

许朗和苏晚站起身,往村里走去。石板路上,偶尔能看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大家脸上都带著笑容,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苏晚轻声说:“你看,咱们村就像这荷塘里的荷,以前只是默默绽放,现在有了自媒体的宣传,有了手作工坊的助力,终於要绽放出更美的光彩了。”

许朗点点头,目光坚定:“是啊,以后咱们还要继续努力,把清溪村的老手艺传承好,把清溪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爱上这里的荷香,爱上这里的老手艺。”

第二天一早,村里就热闹起来。许朗带著施工队搭工坊的框架,苏晚和林溪在蓝染坊里拍產品照片,王婶她们帮忙整理方巾,周师傅则在竹编坊里编工坊的招牌。陈爷爷带著阿明和另一个年轻人在木艺坊里锯木料,准备教他们做第一批合作的小木勺。

张婶也没閒著,她带著儿子去镇上找专业机构检测真空包装的荷糕和荷叶粥,確保食品符合安全標准。“咱们做食品生意,安全最重要,可不能让客人吃坏肚子。”张婶一边走,一边跟儿子说,“等检测合格了,咱们就设计包装,包装上要印上荷塘图案,跟村里的手作產品风格统一。”

中午的时候,周师傅把竹编招牌编好了,招牌上“清溪村手作工坊”七个字编得工整又好看,旁边还编了两朵荷,几片荷叶,掛在院子门口,格外醒目。路过的村民都停下来看,纷纷称讚:“周师傅,您这手艺真是绝了!这招牌一看就有咱们村的特色。”

周师傅笑著说:“等工坊建好了,我再编些竹编灯笼掛在院子里,晚上亮起来,肯定更好看。到时候游客来体验手作,还能在灯笼下拍照,多热闹。”

下午的时候,苏晚和林溪把產品照片拍好了,开始在网上小店上传信息。蓝染方巾的介绍里写著“清溪村传统蓝染工艺,手工染制,每一条都独一无二,靛蓝色布料搭配精致荷纹,可当围巾、披肩,也可作装饰”;竹编掛件的介绍里写著“周师傅手工编织,竹条选自清溪村后山的毛竹,环保耐用,小巧精致,可掛在包上、车上,带著清溪村的荷香”;小木勺的介绍里写著“陈爷爷手工打磨,木料选自天然杉木,无漆无蜡,安全健康,刻有荷、蜻蜓图案,可作餐具,也可作纪念”。

信息刚上传完,就有网友下单了,第一个订单是两条蓝染方巾,备註里写著“送给妈妈和婆婆,她们喜欢传统手作”。林溪兴奋地喊:“苏晚姐,有订单了!咱们的小店开张啦!”

苏晚连忙过来看,笑著说:“太好了!咱们得儘快把订单发出去,让客人早点收到咱们村的手作。以后咱们每天都要检查订单,及时发货,还要跟客人互动,问问他们对產品的意见,不断改进。”

傍晚的时候,张婶和儿子从镇上回来了,手里拿著检测报告。“检测合格了!”张婶高兴地说,“工作人员还夸咱们的荷糕和荷叶粥用料实在,味道好。我已经跟包装厂定了包装,明天就能送来,咱们后天就能把產品上架到网店了。”

许朗笑著说:“太好了!这样咱们的网店就有手作產品,又有美食產品,种类更丰富了。等张婶的网店开起来,咱们再搞个『手作+美食』的套餐,买手作產品送荷糕,吸引更多客人。”

大家正说著,村干部来找许朗,说村里决定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手作工坊的建设,还会帮忙宣传体验课和文化周。“咱们村能有现在的发展,多亏了你和苏晚,还有村里的老人们,把老手艺传承下来。以后村委会会全力支持你们,让清溪村越来越好。”

许朗连忙说:“谢谢村干部的支持!这是咱们全村人的事,以后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等工坊建好,体验课开起来,咱们还要带动村里的其他產业,比如荷塘採摘、农家菜,让村民们都能增收致富。”

夜幕再次降临,清溪村的灯光依旧明亮。手作工坊的框架已经搭好了,再过几天就能完工;网上小店有了第一个订单,未来会有更多;陈爷爷的小木勺即將开始批量生產,王婶的蓝染方巾供不应求,周师傅的竹编体验课预约不断,张婶的美食网店即將开张……

许朗和苏晚站在荷塘边,看著水面上的荷灯,心里满是希望。他们知道,清溪村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藏在荷香里的老手艺,正在以全新的方式焕发生机,而他们,会一直在这里,守护著这份美好,把清溪村的荷香和老手艺,传遍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