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自媒体传韵,老手艺焕新(2/2)
老房区里,陈爷爷的小木勺也卖得更火了。有个做文创產品的老板找到陈爷爷,想和他合作,把小木勺做成礼盒装,印上清溪村的荷塘图案:“陈爷爷,您的小木勺手艺这么好,不能只在村里卖。咱们合作后,全国的人都能买到您做的小木勺,还能让更多人知道清溪村的老手艺。”
陈爷爷一开始还犹豫,怕合作后做不出那么多小木勺。许朗在旁边劝:“陈爷爷,咱们可以找村里的年轻人跟著您学,您教他们做木勺,年轻人帮您打磨、包装,这样既能扩大產量,还能把您的手艺传下去,多好啊!”
陈爷爷想了想,终於点头:“行!那咱们就试试。我这就把藏在箱子里的老工具找出来,明天就教年轻人做木勺。”
中午吃饭时,张婶也凑过来聊起生意:“现在来吃荷叶鸡的客人越来越多,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家小子说想帮我开个网店,把荷糕、荷叶粥真空包装了卖,你们觉得咋样?”
苏晚连忙说:“太好了!现在很多人喜欢吃农家美食,真空包装方便携带,肯定能卖得好。要是需要设计包装,我可以帮忙画荷塘图案,让包装也有咱们村的特色。”
许朗也补充:“咱们还得找专业机构检测下,確保真空包装的食品符合安全標准,这样客人才吃得放心。等网店开起来,咱们再让林溪帮忙宣传下,销量肯定差不了。”
下午,许朗和苏晚去村委会开会,把这些新情况跟村干部们说了说。大家都很兴奋,纷纷出主意:“咱们可以在村里建个手作工坊,把蓝染、竹编、木艺都集中在一起,让游客能一站式体验”“还可以推出『清溪村手作礼盒』,把蓝染方巾、竹编掛件、小木勺装在一起,当伴手礼卖肯定受欢迎”“以后咱们还能办手作培训班,让更多人来学老手艺,把清溪村打造成老手艺传承基地”。
散会后,许朗和苏晚走在石板路上,看著村里忙碌的景象——王婶的蓝染坊飘出靛蓝色的布料,周师傅的竹编坊传来竹条碰撞的声响,陈爷爷正带著年轻人打磨木勺,张婶在厨房门口晾晒荷叶。苏晚忍不住说:“你看,咱们村现在就像一棵大树,老手艺是树根,游客是阳光,咱们就是浇水的人,慢慢把这棵树养得越来越茂盛。”
许朗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荷塘。此时正是午后,荷叶舒展著身姿,荷在阳光下绽放,偶尔有蜻蜓停在苞上,像一幅灵动的画。他笑著说:“等下个月,咱们的手作工坊建成了,网店也开起来了,肯定会有更多人来清溪村。到时候,咱们再办个『老手艺文化周』,让更多人爱上咱们村的老手艺,爱上清溪村。”
苏晚笑著点头,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清溪村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藏在荷香里的老手艺,正在慢慢焕发生机,而他们,会一直陪著清溪村,把这些美好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