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美丽的失败,雪花的启示(1/2)
早晨八点整,实验室里的空气凝固得近乎静止。
十八个小时的烧结过程终於结束,炉体温度显示器上的红色数字跳动著:298度、297度、296度。
李赫站在控制台前,手指轻轻敲击著钢製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嗒嗒声。
王元植院士坐在最前排的椅子上,双手紧握著那根已经被磨得光滑的拐杖。
材料组的几个博士围成半圆,每个人的呼吸都压得很轻,生怕惊扰了什么。
“温度降到安全范围了。“
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报告道,声音里带著明显的紧张。
李赫点点头,走向炉体操作面板。
他的动作很慢很稳,每一个按键都经过深思熟虑。
炉门密封系统开始鬆动,发出轻微的嘶嘶声。
热气从缝隙中涌出,带著高温陶瓷特有的乾燥气味。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瞪大眼睛盯著那扇缓缓开启的炉门。
机械臂开始工作,伺服电机发出精密的嗡鸣声。
钢製的夹具小心翼翼地探入炉膛,寻找著样品的位置。
“找到了。“
操作机械臂的技术员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
夹具轻轻夹住样品,开始缓慢向外移动。
每一厘米的移动都牵动著所有人的心弦。
当样品完全离开炉膛,放置在实验台上的那一刻,整个实验室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愣住了。
那不是他们预想中灰黑色的陶瓷块,而是一件艺术品。
样品通体呈现出深邃的蓝色,不是那种浅薄的天蓝,而是深海般的蔚蓝。
表面布满了如雪般的六角形精致纹路,每一个纹路都完美对称,边角分明。
在实验室日光灯的照射下,这些纹路折射出梦幻般的光彩。
蓝色的光芒在纹路之间跳跃流转,时而深沉,时而明亮。
“太美了......“
一位年轻的研究员忍不住喃喃自语,声音里带著震撼。
王元植院士颤巍巍地站起身,走到实验台前。
老人戴上老镜,仔细观察著这个奇异的样品。
“这真的是我们製造出来的吗?“
一位材料学博士揉了揉眼睛,生怕自己看错了什么。
李赫走到样品前,表情复杂地看著这个意外的“杰作“。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闪过一丝困惑。
这个结果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按照理论计算,样品应该呈现灰白色,表面光滑均匀。
但眼前这个东西,更接近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立刻送去检测。“
李赫的声音很平静,但所有人都能听出其中的紧张。
材料组的博士们小心翼翼地將样品装入专用的样品盒。
那些雪状的纹路在移动过程中依然闪闪发光。
一个小时后,检测中心的初步报告传了回来。
拿著报告的博士脸色煞白,手都在轻微颤抖。
“硬度......“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有些发抖。
“维氏硬度只有45hv。“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45hv的硬度,连普通的砖头都不如。
工业陶瓷的硬度通常要达到1000hv以上,这个样品的硬度连要求的二十分之一都达不到。
“抗弯强度......“
博士继续报告,声音越来越小。
“15mpa。“
又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数字。
设计要求的抗弯强度是800mpa,现在的结果连目標的五十分之一都没有。
“质地疏鬆,內部存在大量气孔。“
检测报告的结论残酷而直接。
“用手轻压就会產生裂纹,完全不具备实用价值。“
巨大的失落感瞬间笼罩了整个团队。
几个月的奋战,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只得到了一件中看不中用的“琉璃瓦“。
有人坐回椅子上,双手抱头。
有人站在窗前,呆呆地看著外面的天空。
王元植院士重新坐下,拐杖在地上发出沉闷的敲击声。
老人的眼中满是疲惫和失望。
“完全失败了。“
一位材料学博士苦笑著摇头。
“这个东西连最基本的强度要求都达不到,更別说什么高性能了。“
就在所有人垂头丧气的时候,李赫却捧著那块破碎的样品,双眼放光。
他的表情与周围人的沮丧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种专注的神情,仿佛在看著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
“李总工......“
王院士疑惑地看著他。
“你在看什么?“
李赫没有回答,而是拿起一块从样品上脱落的碎片。
他將碎片放在灯光下,仔细观察著断面的结构。
突然,他的瞳孔猛然收缩。
在碎片的断面上,他看到了令人震撼的微观结构。
晶粒排列虽然疏鬆,但呈现出前所未见的规律性。
每一个晶粒都沿著特定的方向生长,形成了高度有序的取向。
更重要的是,那些六角形的表面纹路不是装饰,而是內部晶体结构在表面的真实反映。
这意味著动態梯度理论確实起作用了。
只是效果与预期完全不同。
“方向对了!“
李赫突然大声说道,声音里带著抑制不住的兴奋。
“方向完全对了!“
他的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方向对了?
这个连砖头都不如的废品,怎么能说方向对了?
李赫不顾眾人的诧异,抓起那块碎片冲向门外。
“五十万倍透射电镜!“
他一边跑一边喊道。
“我要看看它的微观结构!“
所有人面面相覷,完全不明白李赫的反应。
王院士拄著拐杖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跟上去看看。“
老人的声音有些颤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