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当堂对质(1/2)
冰冷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
抄袭。
这个词,比任何指责都更恶毒,更具毁灭性。
秦主任脸上的笑容彻底僵住,血液仿佛在瞬间衝上头顶,又在下一秒褪得乾乾净净。
罗工那只刚刚端起搪瓷缸子的手,停在了半空,指节因为用力而捏得发白。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被审判的年轻人身上。
李赫站在原地,没有动。
周司长那锐利的视线,落在他身上,带著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
不等李赫开口,周司长身后那位戴著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眼神却格外锋利的专家,站了起来。
他叫孙卫国,是部委直属研究所的副总工,也是这次技术审查的负责人。
孙卫国从自己的皮包里,拿出几本封面印著外文的杂誌,轻轻放在桌上。
“这是最新一期的西德《应用材料学》和日本的《工业陶瓷前沿》。”
他的声音清晰,带著一种学者的严谨,却又透著不容置疑的权威。
“我们在这两本期刊上,找到了与你图纸中高度相似的设计理念。”
他翻开其中一页,指著上面一张复杂的结构图。
“比如,你提出的这个『可控硅移相调压』的温控方案,西德的克劳斯实验室,在三个月前刚刚发表了理论基础。”
他又翻开另一本。
“还有这个『高真空法兰』的密封结构,日本住友重工的这篇论文里,有几乎一样的模型。”
孙卫国抬起头,目光直视李赫。
“我们承认,你很有想法,能把这些最前沿的理论,拼凑成一个看似完整的方案。”
“但这不叫设计,这叫学术投机。”
“你根本不明白,將这些停留在纸面上的理论,变成一台可以稳定运行的设备,中间隔著一条多宽的鸿沟。”
“这种不切实际,好高騖远的行为,浪费的不仅是工厂的资源,更是国家的信任!”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
会议室里的空气,被抽乾了。
秦主任的嘴唇开始发抖,他想说什么,却被罗工用眼神死死按住。
罗工的胸口剧烈起伏,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涨成了猪肝色。
他知道,此刻任何辩解都是苍白的。
在绝对的权威和“证据”面前,他们这些来自小地方工厂的人,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完了。
所有人的心里,都浮现出这两个字。
这场豪赌,还没开始,就已经输得一败涂地。
就在这片死一样的寂静中,李赫终於开口了。
“能给我一张纸和一支笔吗?”
他的声音很平静,没有愤怒,没有委屈,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波澜。
仿佛在问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
所有人都愣住了。
孙卫国也皱起了眉头,他不知道这个年轻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周司长没有说话,只是微微抬了抬下巴。
很快,一张雪白的绘图纸和一支削好的铅笔,被送到了李赫面前。
李赫没有坐下。
他就站在会议室的中央,在那张红木会议桌上,铺开了纸。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著他。
“沙沙沙……”
铅笔落在纸上的声音,成了整个空间里唯一的声音。
李赫没有去画那台复杂的烧结炉。
他只是在纸上,飞快地画出了一个方框,在里面写下了“可控硅移相调压”几个字。
然后,他开始在方框周围,画出一系列复杂的电路逻辑图,標註上一个个参数。
他的动作不快,但精准,流畅,没有一丝犹豫。
“克劳斯实验室的理论,基础是利用晶闸管的导通角变化,来调整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从而控制加热功率。”
他一边画,一边说,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这个理论本身没有错。”
“但他们忽略了第一个致命缺陷。”
李赫的笔尖在图纸上重重点了一下。
“电感性负载下的相位滯后问题。”
“我们的加热元件是硅碳棒,在高温下呈现出巨大的感性特徵。如果直接套用他们的纯阻性负载模型,调压精度会產生超过百分之十五的滯后偏差。这意味著,当系统需要降温时,它还在继续升温。”
孙卫国的瞳孔,几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
李赫没有停。
“第二个缺陷,是电网谐波污染。”
“移相调压会產生大量高次谐波,倒灌回工厂电网,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他们的论文里,对此只字未提,因为在实验室环境里,这个问题可以被忽略。但在工业生產中,这足以让半个车间的设备跳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