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谁说要自己造?(1/2)
就凭他们这简易的设备根本造不出来。
图纸画得再天乱坠,结构再精妙绝伦,造不出来,就是废纸一张。
专家们脸上的表情也从最初的震撼,变成了更深层次的无力。
他们是中国最顶尖的材料学家,不是最顶尖的精密机械製造专家。
李赫画出的那个东西,已经超出了他们所有人的知识范畴,甚至超出了这个国家绝大多数工厂的製造能力上限。
那不是一台炉子。
那是一个需要电子、机械、材料、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顶尖技术,才能捏合出来的工业怪物。
刘明和张远两个年轻人,更是面如死灰。
他们刚刚才从“闯下大祸”的恐惧中被师父解救出来,又立刻坠入了“希望彻底破灭”的深渊。
整个七號车间,空气凝固得如同生了锈的铁块,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唯有李赫,依旧站在那张工作檯前。
他的脸上,没有眾人预想中的沮丧,甚至连一丝一毫的意外都没有。
他只是拿起那张图纸,用手指轻轻弹了弹纸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个声音,將所有人的目光,再次吸引了过去。
“罗工。”
李赫开口,声音平静。
“你觉得,这张图纸,值多少钱?”
这个问题,问得所有人都愣住了。
罗工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茫然地看著李赫,完全没明白他的意思。
“值钱?造不出来的东西,就是废纸……”
“不。”
李赫打断了他。
他举起那张图纸,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眼神锐利,清晰。
“你们都搞错了一件事。”
“我们现在最宝贵的,不是那颗偶然成功的陶瓷球,也不是那份不稳定的数据报告。”
“而是它。”
他的手指,篤定地点在了图纸上。
“是这份完整的设计方案,是这套能够解决『不稳定』问题的,唯一可行的技术路线。”
“这东西,在国內,是独一份。在国外,也绝对是最前沿的机密。”
“它不是废纸。”
李赫一字一顿,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它是我们手上,最有分量的筹码。”
筹码?
这两个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眾人脑中的迷雾。
吴敬同教授猛地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人的亮光。
他似乎抓住了什么,但又不敢確定。
李赫没有再卖关子。
他將图纸重新铺在桌上,拿起一支红色的铅笔,在图纸上那个標著“可控硅移相调压模块”的方框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这个东西,我们厂造不出来。”
“但是,京城701所,去年刚从西德引进了一套晶闸管生產线,他们的技术储备,足够。”
他又在“千分之一帕压力传感器”上,画了一个圈。
“这个,我们更没戏。但是,沪市精密仪表厂,他们的实验室里,有能达到这个精度的样品。”
“还有这个高真空法兰……”
李赫的红铅笔,在图纸上一个个圈点,他的声音沉稳而清晰,仿佛在念一份早已烂熟於心的清单。
每说出一个名字,在场的专家们,心臟就跟著重重地跳动一下。
京城701所。
沪市精密仪表厂。
瀋阳真空技术研究所。
……
这些名字,每一个,都代表著中国在某个细分工业领域的最高峰。
是他们这些搞科研的,平日里连大门都轻易进不去的地方。
当李赫画完最后一个圈,整张图纸上,已经布满了红色的印记。
他放下铅笔,抬起头,迎向眾人那已经变得极度震惊的目光。
“我们自己,確实造不出来。”
“但我们可以,让全国最顶尖的研究所和工厂,来帮我们一起造。”
轰!
这句话,彻底引爆了在场所有人的大脑。
“你的意思是……”
罗工的声音都在发颤,他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技术换產能。”
李赫吐出了五个字。
“我们出最核心的,他们谁都拿不出来的总体设计方案。”
“他们出设备,出技术工人,出生產线。”
“我们不是去求他们帮忙,是去跟他们合作。”
“炉子造出来,產权归我们红星厂。作为交换,我们可以授权他们使用这台炉子,进行他们自己的材料学研究,甚至可以共享一部分我们成熟的工艺数据。”
李赫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带著一种超越这个时代的,令人心悸的商业逻辑和战略思维。
他描绘的,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攻关。
而是一场以红星厂为核心,整合全国顶尖科研力量的,史无前例的“资源整合”!
死寂。
车间里再次陷入了死寂。
但这一次,不是绝望的死寂。
而是一种被巨大的,超乎想像的蓝图,震撼到失语的死寂。
良久。
“疯子……”
一个专家下意识地喃喃自语。
是啊。
疯子。
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小机械厂,一个刚刚成立的草台班子实验室,竟然妄图去整合那些国家级的,眼高於顶的顶尖院所?
这简直是蛇吞象!
不,这是蚂蚁吞大象!
“这……这不可能……”
吴敬同教授嘴唇哆嗦著,“那些单位,个个都是『国宝』,眼睛长在头顶上,他们怎么可能看得上我们?我们拿什么去跟他们谈?”
“就拿这个。”
李赫拍了拍桌上的图纸。
“他们或许看不上我们红星厂,但他们绝对无法拒绝一个能让他们在材料学领域,一步跨越十年的机会。”
“这是阳谋。”
李赫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
那笑容里,带著一种与他年龄完全不符的,运筹帷幄的自信。
罗工死死地盯著李赫,胸口剧烈地起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