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大朝会(下)(2/2)
李鈺话音刚落,同样保持沉默的宰相杨嗣復也缓缓出列,声音平稳无波,仿佛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实:
“陛下,诸位同僚,《諡法》博大精深,一字之褒,荣於华袞。
大行皇帝聪敏仁恕,克己復礼,仪容端肃,此乃容仪恭美;宵衣旰食,欲振朝纲,虽时运多蹇,然其心昭昭,此乃昭德有劳。
《諡法》云: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臣以为,昭字,既彰大行皇帝之仁德仪范,亦不掩其力图振作、忧劳国事之心跡,允执厥中,最为妥帖。”
杨嗣復的话中,他没有提甘露寺,没有提襄或武,而是巧妙地用时运多蹇一笔带过,將重点引向昭字的双重含义——既肯定了大行皇帝个人的品德,也承认了他努力,却將失败归於时运。
这几乎是目前局势下,能为大行皇帝爭取到的最体面、各方都能勉强下台阶的諡號了。
两人的昭字一出,殿內为之一静。
这个字,既肯定了大行皇帝的仁德仪態,也隱含了其力图有所作为却未尽全功,比文少了几分褒美,比襄、武又多了几分体面,似乎是个各方都能勉强接受的折中方案。
礼部尚书陈夷行眼睛一亮,立刻附和:
“两位相公所言极是!昭字允执厥中,深合大行皇帝生平!臣附议!”
仇士良细长的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瞥了一眼李鈺杨嗣復,又看了看御座上的李炎,鼻子里几不可闻地嗯了一声,算是默许。
仇士良需要的是盖棺定论,是消除文字可能带来的对文弱的联想,李鈺杨嗣復递过来的昭字台阶,恰到好处。鱼弘志脸上依旧掛著那副笑容,仿佛事不关己。
此刻李炎心中瞭然:
李珏这是用最后一点心力,为大行皇帝,也为自己心中的道,爭一个相对体面的盖棺定论吧。
陈夷行老陈头你鬆了口气吧?总算有人出来打圆场了。礼部保住了面子,也保住了里子——不被拖下水。
杨嗣復老狐狸就是老狐狸!时运多蹇这锅甩得漂亮,既不得罪死人,更不得罪活阎王,昭字?中庸之道玩得溜啊,两边都不得罪,还显得自己公允。保命技能点满。
仇士良的反应应该是,哼,算你李鈺杨嗣復识相,昭就昭吧,总比文强点,至少听起来没那么窝囊。
鱼弘志面露著笑容,从头到尾装哑巴。心里指不定怎么想呢?
“眾卿所议,朕已瞭然。”李炎適时开口,声音带著帝王的沉凝:
“二位相公所提昭字,深合朕意,礼部依此,会同太常寺,详议全諡,再行上奏。散朝!”
浑厚的钟声敲响,百官如同退潮般,躬著身子,小心翼翼地退出这瀰漫著无形硝烟的宣政殿。
李炎在神策军甲士铁桶般的护卫下登上御輦。冕旒珠玉碰撞,发出细碎清冷的声响。他透过帘隙,最后看了一眼渐渐模糊的宣政殿轮廓,以及殿前广场上那些仓皇离去的、如同螻蚁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