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大朝会(下)(1/2)

“荒谬!”都水监使者韦温忍不住出列,语气激愤道:

“李中丞岂可因一时之挫,而掩大行皇帝仁德之本?甘露之变,乃奸宦构祸,岂能归咎於大行皇帝之德?

《諡法》圣善周闻曰宣,大行皇帝聪敏仁恕,从諫如流,尤重民生,减免赋税,此宣字正合其德!諡宣,方显公允!”

一时间,殿內文、襄、宣、武之声此起彼伏。支

持文者,多为礼部官员及部分清流,强调文治教化;支持襄、武者,多为仇士良党羽或趋附之辈,暗戳戳强调甘露之变,为仇士良拨乱反正张目;支持宣者,则试图在两者间折中,突出仁德。

李炎端坐如仪,冕旒垂下的十二旒白玉珠轻微晃动,遮挡了他大半面容,也掩盖了他眼底深处的百无聊赖。

『吵吧吵吧一个死了的皇帝该叫什么名字,比大学里爭论文选题还无聊。』李炎內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打哈欠。

这些引经据典、唾沫横飞的爭论,在李炎听来,无非是各方势力借著一个死人的名號在角力,在试探,在爭夺话语权。礼部要文治的牌坊,仇党要拨乱的功劳,清流要最后的脸面。

李炎冷眼看著朝堂爭吵这一幕,內心不断点评:

礼部尚书陈夷行,老头儿眉头紧锁,显然对混乱的局面不满,想维持礼部的权威和体面。陈老头不容易啊,想当裁判,结果场上球员根本不听哨。

御史中丞李回,说得慷慨激昂,眼神却不时瞟向仇士良的方向,演技不错,台词背得挺熟,老仇该给你加鸡腿了。

都水监使者韦温脸都气红了,是真急了,看来是真心想给大行皇帝爭个好名声,可惜人微言轻,精神可嘉,勇气可嘉,就是有点傻,仇士良能让你如愿?

宰相杨嗣復这位老狐狸眼观鼻,鼻观心,仿佛置身事外,但偶尔抬起的眼皮下,精光一闪而逝,老狐狸在装死呢。估计在盘算怎么把自己摘乾净,或者等最后关头才出来定鼎?

宰相李珏脸色依旧灰败,眼神空洞地望著殿顶的藻井,对眼前的爭论充耳不闻,仿佛灵魂早已抽离。看来这位是真被打击惨了,心死了吧?变成了行尸走肉。

李炎的视线最后,也是最关键地,落在了鱼弘志身上。

这位韩国公,依旧保持著恭谨肃立的姿態,低眉垂目,肥胖的脸上毫无表情,仿佛眼前这场关乎先帝身后名、也间接影响新朝政治风向的爭论,与他毫无关係。

本书首发 101 看书网解书荒,101????????????.??????超实用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鱼弘志甚至没有像其他趋附仇士良的官员那样,在李回发言后投去讚许的目光。

爭论持续了许久,谁也说服不了谁。眼看时间流逝,仇士良的眉头微微蹙起,显然对这种无休止的清谈感到了不耐烦,他微微侧身,似乎准备出言干预。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宰相李珏,仿佛被什么触动,缓缓出列。他声音沙哑,带著一种万念俱灰后的平静,却异常清晰地响彻大殿:

“陛下,诸位同僚,大行皇帝仁恕恭俭,克己奉礼,虽有甘露之憾,然其本心,未尝不欲昭昭其德於天下。

《諡法》有云: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臣斗胆以为,昭字,或可彰大行皇帝之德,亦不讳其励精图治、力图振作之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