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买一套房试试手(2/2)

不过既然看了,他当然不会就停步於此。

他在知春路附近又看了人大家属院的房子。

这地方叫知春里小区,房子就比北大和清华都要新一些,而且周边商业密集,步行五分钟就能到90年代的核心商圈——当代商城,生活便利性拉满。

除了离单位远点儿,几乎没有缺点。

但陈实想了想,后面他肯定要从方正跳出来,在中关村自己租场地做公司,到时候反倒是这边会离公司更近!

於是在做了两个小时的清华人之后,陈实洗去纤尘,决定將自己的天赋带去人大家属院。

本来他都暂时决定就这里了,但最后看到了北科大的家属楼,又让他有点心痒痒了。

原因很简单,这是当时极度稀缺的电梯房!

电梯还是进口的三菱电机!

看了这么多家高校的家属楼,唯有北科大拥有带电梯的房改房,这就意味著这里的房子不但进出方便,户型还新!

陈实找到家属楼传达室,掏著烟和门房大爷聊了几句,就打听到確实有想卖房子的教职工。

大爷带他上门敲了敲门,还真在!

是一对年轻的教职工,说是两人都录上了美国的大学,准备留学出去,以后可能就不回来了,所以要把手里的房子处理掉。

陈实简单看了看,房子约莫65个平方,大客厅,双南臥,主臥还有阳台,厨卫分离各有通风窗。

简直完美!

这两年轻教职工估计也是急著用钱,毕竟这年代出国留学,如果不是公派的话,可是要一大笔钱,所以双方很快就达成了购买意向。

只不过需要时间。

首先房东要向北科大房管科提交《补差价申请书》,这点钱倒不多,大概也就每平方150块左右。

然后由hd区房改办评估房屋现值,需要支付房价0.5%的评估费用。

最后房东拿到《成本价產权证书》,这套房子才转变成可交易的商品房,整个流程起码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这就是房改房出售的难处。

有些人確实知道这些房子价格低廉,但涉及到各种方方面面的因素,在每个环节都可能让人打退堂鼓,也只有像陈实这样对於未来如此肯定的人,才能看到想要的房型之后就立刻出手。

不过幸运的是,原房主似乎著急赶上国外大学的开学,所以前面流程早已经跑得七七八八了,只不过这些钱最后还是需要陈实支付。

又用了几天时间,总算把流程跑完。

最后是总的房价。

“一千五一个平方,65平方一共97500,咱们这的房子都是这个价。”

那年轻女老师推了推眼镜,推出售房合同,合同上是双方早就商定好的价格。

陈实知道这价格还能砍,但他懒得折腾了。

这三瓜两枣的,和后来这hd区的房价比起来,不值一提。

最后加上1%的土地出让金,1.5%的契税印税,0.5%的评估费,总价100425。

和房东约定好让他们一直住到去留学之前,陈实签下了自己回来之后买下的第一套房。

十万块,一套海淀核心区教职工房。

离开的时候,他依稀听到年轻女老师似乎有些黯然,和年轻的丈夫小声说著:“真就这么卖了?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回来干嘛?我们可以好好享受自由美利坚新鲜的空气,那边比这边好多了!放心吧!咱以后的日子肯定比在这里过的好!”

“我知道,就是这房子毕竟是咱们第一套,有点捨不得……”

“嗨,你想这么多干嘛!咱从学校买下来的时候才三万!这都要走了,不卖还留著干嘛?谁知道以后怎么样呢……”

门关上了。

陈实乘著电梯下楼,看著这栋在97年绝对算得上新的房子,心情舒畅。

20多年后,这里的房子掛在房產交易网上,依然是十万元的价格。

每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