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补充点人手(1/2)

整个六月,优化插件实验室一直空荡荡的,偶尔有一两个学生过来,甚至还是带著专业书籍的。

问他们为什么,说就是图书馆人满了。

没错,又到了期末考试的时间段,这些日后在行业里呼风唤雨的巨擘翘楚们,现在也依然会为了一分两分而熬夜啃书。

唯一还坚守岗位的,只有已经准备大四毕业的徐易容。

这傢伙已经收到了芝加哥大学的留学offer,只不过是明年入学,所以这一年时间很宽裕,也是陈实最趁手的牛马。

相比於小白输入法和mp音频播放器这种小品级的软体,优化插件的开发流程要长很多,本来是徐易容大展身手的好机会,但陈实观察下来,却发现还是不够。

作为一个时尚达人,徐易容虽然技术强悍,但性格却过於跳脱,或许开发一些软体的新鲜功能更適合他的性子。

像mp播放器里的各类皮肤,酷炫的歌词版,这些都是徐易容閒暇之余,偷偷给mp装上的。

而优化插件这种偏底层的东西,好像並没有那么適合他发挥,所以优化插件的开发进度一直不温不火。

於是陈实又再一次去天网搜寻引擎实验室找之前想挖,但又一直挖不过来的雷鸣。

那傢伙是真正的底层框架高手,如果能把他带回来,优化插件实验室的工作效率一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这天一大早,陈实跑去雷鸣所在的北大计算机系大四的宿舍,结果没找到人!

“去哪了?”

“和几个同学去网吧了好像。”

网吧?

陈实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堂堂973项目“天网搜寻引擎”核心成员,索引和检索组的组长,这傢伙跑去网吧了?

就像听到某职业篮球运动员去我家楼下小区的水泥地篮球场打3v3一样的感觉。

根据线报,陈实出了北大南门,直奔一家叫做飞宇网吧的门店。

1997年,市面上已经开始出现网吧这一新鲜事物,传说中的第一家网吧,开在首都体育馆西门外,叫做“实华开网络咖啡屋”,是在96年底出现的。

到了97年初,陆陆续续就有十多家网吧开始出现,大多都集中在中关村地带,这也预示著网际网路开始渐渐走入普通人的世界。

举个简单的例子。

95年的时候,在京城有一个难倒无数人的难题:怎么买火车票?

只有非常熟悉铁道线路的人才会告诉你:提前三天买票,要去人民大学预售处;提前一天,就在前门;买当天的票,要到京城站;而且你人还不能站错队,比如你站在京广线的队伍里,是买不到去魔都或者哈尔滨的票的。

但到了1997年,一切都变得简单了起来,隨便到哪个售票点排队,你都能买到去全国各地的票——因为所有的售票处开始电脑联网。

这就是网络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

它看起来似乎看不见摸不著,但却像是空气一样,融入到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缝隙当中。

很快陈实来到一个巨大的旋转玻璃门前,看起来像是以前的老旧商场大门,现在改造成了网吧的入口,上面掛著一条长长的黄色灯牌,標语也很简单,两个大大的字“飞宇”写在中央,右下角跟了一行小字:上网好地方。

陈实走进网吧,地方也不大,一百多个平方,一共有二十多台机子,竟然坐满了人,他左右张望了一眼,很快就看到了雷鸣的身影。

他走过去一看,就看到好几台电脑屏幕上闪烁著熟悉的画面,几个平常在技术院里不苟言笑的技术员,这时候正面红耳赤地喊得兴起。

“快快快!来救我!他光棱坦克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