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买一套房试试手(1/2)
很多人都会思考,如果穿越到了1997年,手里有十多万现金,你会做什么?
看起来有很多选项——股票、金融、实业经营、网际网路投资……
但实际上真正能抓得住的机会很少。
像是股票这种东西,还是97年的股市,陈实完全不记得这个时间段的股票走势。
他大概记得港城回归带动了一片股市上涨,后来又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而回落。
但你要他精准地记住哪几个股票收益最大,他不是神仙,当然记不住。
至於网际网路投资……
每个人都希望在网易、腾讯、阿里巴巴刚刚发家的时候,跑到丁三石、小马和老马的面前,往他们身上甩下一麻袋钞票——你的项目!我投了!
但一来,不是每个初创公司都想要卖出自己的股份换钱,二来陈实一时半会儿也联繫不上这几位老板,三来……
这几家公司都还没创立呢!
或许网易已经出现了,但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借住在羊城电信局里,有著三张办公椅的小作坊,什么產品都没有。
这个时候贸然跑去要投钱,人家说不定把他当白痴。
所以说,其实现在这个时间,最有价值的投资——买房!
当然,也是因为自从来到方正技术院之后,陈实一直住在那个满是老鼠的地下室大通铺里。
要租房吧,陈实觉得不划算。
但要出一笔钱买房,当初的他身上钱也不够。
这会儿好了,一笔巨款到帐,陈实赶紧就要提桶跑路,那大通铺再住下去,他感觉都快和老鼠们称兄道弟了。
不过十多万块钱,在京城能买什么房?
陈实研究了一下。
这时候京城的房价均价大概在两千块,但二环內的核心区商品房均价则达到了四千到六千块!
陈实平常都在中关村附近活动,算是三环四环之间,一个百平方的房子,大概是三十多万到四十多万的价格。
这样一笔钱,陈实手里可还差著不少。
就算砍一半,他也买不起!
但他又不想贷款,这时候的商品房贷款,利率都是10%往上,习惯了三个点利率的陈实觉得这简直是在给自己放血。
於是他琢磨半天,发现了一个路子。
1997年,全国的房地產市场其实还处於“半市场化”,也就是福利分房向商品房过渡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大量机关、高校、国企的“房改房”开始允许上市交易。
这些房改房的成本价都低得离谱,少则几百块,多则上千,怎么卖的人都有。
但又因为商品房交易信息的不透明,所以很多人是不知道这些消息的。
就算知道了,不少人心里也有个担心:“这些房改房,到时候產权怎么算啊?到底我买了之后算不算我的?”
而陈实知道,大部分房改房,只需要去土管局补交少量(1%-3%)的土地出让金,就可以转为完全商品房產权,手续虽然繁琐,但只要时间就能解决。
像是西城区各部委扎堆那一块儿,央行的家属院月坛北街小区,这时候一套房改房也就15-25万,后来这一片金融街崛起,房价涨幅超过一百倍以上。
但那地方离中关村稍微有些远了,陈实一个懒人,不愿意每天赶这么远的路,於是將目光投向了海淀高校的家属院。
於是这一天下来,陈实就在到处看房。
海淀高校多,高校家属楼自然也多。
离他最近的,自然是颐和园路周边的北大家属院。
但这里的问题是房屋老化,多是50-70年代建成的红砖楼,楼道狭窄,户型设计落后,卫生间狭小,甚至连厨房空间都没有。
清华大学的家属院条件就要好得多,靠近正在建设的五道口地铁站,而且是80年代后建成的户型,多是两室一厅,除了临街之外,几乎没什么缺点。
陈实立刻將清华的地位在自己心里上升了一档。
北大方正?
不熟不熟,我也可以是清华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