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新书(1/2)
新浪网关於陈锋“豪言”的报导,標题起得极具煽动性。
《新人作家陈锋笑谈高考目標:不想当將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剑指陕省状元?》
这个充满暗示和问號的標题,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远超陈锋预想的巨大波澜。
报导被各大门户网站迅速转载。
舆论场瞬间沸腾:
“签售捞金忘了本分!”
“真当自己是文曲星下凡了?”
“高考不是靠耍嘴皮子!”
这类评论在论坛、贴吧铺天盖地。
一些自称“资深教育观察者”的网友更是言辞犀利:“高考是实打实的硬仗,需要静心沉淀!一个高考前还在全国飞著签售的艺人学生,能考好才是天方夜谭!”
有评论员撰文,称其为“少年成名下的迷失”,暗示商业成功带来的浮躁心態侵蚀了严谨治学的根基。
更有甚者,直接挖出他过往並不拔尖的模考成绩单,作为“不自量力”的铁证。
庞大的《那些年》读者群体奋力“护主”:
“锋大才华横溢怎么了?签售会影响学习?你见过他签售时对答如流的深度吗?那脑子是摆设?”
“成绩没出来就唱衰?小心被打脸!”
少数相对冷静的声音猜测:“看他签售时逻辑清晰、气场沉稳,不像浮躁之人,或许真有底气也未可知?”
陈锋家里的电话成了热线,甚至有本地小报记者试图上门堵人。
母亲江慧接电话的语气从客气到生硬,最后忍无可忍,一把拔掉了电话线,世界瞬间清净了一半。
父亲陈国华则如同一尊沉默的门神,搬了把椅子坐在院门口,对任何意图靠近的陌生面孔,尤其是扛著相机或拿著笔记本的,都报以冷峻的审视目光,那无声的威压將一切喧囂严严实实地隔绝在院墙之外。
而在二楼的书房里,却是风暴中心唯一的寧静港湾。
陈锋仿佛置身於一个由强大意志构筑的绝对领域。
窗外隱约传来的议论、网络的滔天巨浪,都被一层无形的屏障彻底隔绝。
那张惹事的报导被他隨手塞进抽屉最底层,眼不见为净。
在连续数十日的喧囂之后,关於陈锋的报导也都被新热点迅速覆盖,陈锋难得的清閒了下来,享受了一把假期生活。
每天除了日常训练之外,他就逗逗小刘,和黄博侃大山,也算是悠然自得。
休息了一段时间之后,陈锋也打算再次行动起来。
此时他正在准备新书。
没错,陈锋閒了几天之后打算再『写』一本书。
至於写什么书,他已经想好了。
一部糅合了冷硬悬疑、社会批判与人性拷问的犯罪小说。
一部记忆中的『未来』曾经引起现象级討论热度的作品。
《死亡通知单》。
陈锋端坐在书桌前,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散发著幽幽的白光。
键盘成了他连接两个时空的桥樑。
得益於“镜中人”技能对角色与场景的深度共鸣,来自“未来”的《死亡通知单》全本如同高清数据流般清晰地储存在他的脑海中。
他无需构思情节,此刻的任务,是精准地將记忆中那个引爆整个故事的开端。
第一份冰冷的“死亡通知单”通过指尖在键盘上“復刻”出来。
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轻盈而快速地敲击,清脆的按键声在安静的书房里有节奏地响起。
屏幕上,文字一行行流畅地涌现:
冰冷的列印字体在略显粗糙的再生纸上蔓延:
『受刑人:韩少虹
罪行:为谋私利,篡改质检报告,致二十八人丧生火海
执行日期:十月二十一日
执行人:eumenides』
这封突如其来的『通知单』,如同投入刑侦支队办公室死水潭中的一块巨石。
支队长罗飞捏著纸张边缘,指关节因过度用力而泛出青白。
一股廉价的墨粉味混合著纸张的淡淡霉味,顽固地钻进他的鼻腔。
他鹰隼般的目光死死锁住每一个冰冷的字符,仿佛要穿透这纸面的宣告,直视那隱匿在都市霓虹阴影深处、燃烧著扭曲正义火焰的双眼。
这不仅仅是一份杀人预告,更是对现有法律秩序赤裸裸的践踏与宣战!
......
每一个字,包括那份再生纸的粗糙质感、廉价墨粉的刺鼻气味,都与“未来”记忆中的原文严丝合缝,精准无误地呈现在屏幕上。
“镜中人”技能让他在输入文字时,能瞬间代入角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