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財政问题(1/2)
第194章 財政问题
“司农卿所言大家也都听到了,诸卿有什么想法都说说吧。”刘辩將这个问题交给了群臣发挥要是能有来钱的法子周忠也不会提出这个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周忠都会將这个问题重新提出一遍,也有人想到了盐铁税收的想法,但是现在朝廷想要把盐铁收回来那就是痴人说梦。
地方郡国是不会让朝廷把这部分权力收回的!中央与地方的斗爭贯穿了每一个歷史时期,哪怕是到了现代社会,中央与地方依旧存在斗爭关係,更別说现在的大汉,地方已经隱隱有了自治的跡象。
大汉如今的郡国手里的权力与中央朝廷没有任何差距,光武开国之时地方郡国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之前郡与县並没有明显的上下级关係,等到光武开国以后县就成了郡一级的下属单位,同时光武为了削弱地方的武装程度,直接取消了地方郡国的都尉,將军权交给了郡守。
孝和皇帝时期准许地方自行组建盐铁经营,只要有条件,郡守可以自行组织人手经营盐铁生意,盐铁的暴力懂得都懂,都国自此有了財权。
军权、財权已经进入郡守手中,距离地方自治还差什么?
人事权!
嗯,大汉的中央朝廷也將这个权力下放给了郡守,郡守府的官吏由郡守自行徵召这都不算什么事情,最关键的事情在於后来朝廷把县令、县长的任免权也交给了地方郡守。
军权、財权、人事权全部下放给地方郡国,郡守自此有了一个別称名日府君,天子在洛阳是君主,郡守在地方郡国也是君主,这就是最表面的二元君主化。
天子在洛阳有朝廷,都守在地方也有朝廷,名曰郡朝。既然到了这种程度,那大家自然会对地方郡国有更大的向心力,对外介绍自然都是郡国名称加自己的名字。
这种情况下地方还没有藩镇化完全可以称得上天佑大汉,所有人都给了中央朝廷和天子一个面子。
朝廷有朝廷的难处不假,但是地方绝对不会让朝廷就这样直接拿回財权,就算是派出对朝廷忠心耿耿的郡守也没有多少作用,先不说那些盘踞在地方的豪强大族,光是郡守自己也不会让朝廷收回財权。
地方郡守肯定想著自己能够干一番事业,如果单纯的把钱財交给朝廷有什么功劳?朝廷难道会认可这份成绩?更別说与其把钱財交给朝廷里的那帮虫贪污腐败,还不如將这笔钱財留在地方。
手里有钱才好办事,手里没有钱怎么发展自己治下的郡国?
再说了,光收回一个郡国的盐铁专营又有什么作用,收回一两个郡的盐铁专营那就是把这几个郡的市场白白交给其他郡国,地方郡国可是不介意跟朝廷来一场价格战抢占市场。
而且这还不是私盐,这是正儿八经的官盐。都是官盐,买卖也没有什么风险,百姓为什么不选择价格更低的那一个?
群臣商討来商討去也没有一个能够来钱的法子,准確的来说也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加税,另一个是卖官需爵。
朝廷遇到財政困难的情况下卖官爵也是老法子,不过这两个办法也被大多数人言辞激烈的反驳回去。
先帝的卖官爵已经將大家搞怕了,谁都不想重复一下之前的经歷。
但是提出这两个办法的人一句话就將所有的反驳堵了回去,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们倒是提出一个来钱的法子,朝廷拿不到钱连俸禄都发不出来,你们在这里说什么屁话!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搅吧搅吧,你们就搅吧,搅得高顺前线打仗没了军需吃了败仗,搅得中原大乱,把大汉朝亡了,老子无非就是陪你们一起玩命就是!
反驳的人被几句话堵得说不出话来,刘辩在御榻上看著仿佛菜市场一样的朝会,一个个都是国家栋樑,一个个想不出一个法子来解决目前的困境,提出的办法也都是烂主意。
加税?
朝廷敢加税,百姓就敢造反!
卖官爵?
这是个好法子,大汉的优良传统就是卖官爵,但是他没办法用,谁让他爹是刘宏呢,这条路已经被刘宏堵死了!
刚登基就遇到財政危机,应该怎么办?
刘辩身体稍微靠后,靠在了御榻上,这个活谁愿意干谁干,他反正是躺平了!
结果下一刻他就坐正了身体,火烧到他身上了!
有人盯上了他手里的钱財,想要让天子把內帑里的钱交给国库处理,这样至少今年的財政状况又能缓解许多,甚至还有盈余。明年的財政明年再说,万一明年税收就恢復正常,情况就能好转呢?
朝廷没钱,就苦一苦天子吧!
“这就是你们想出来的办法?”刘辩坐正身体看向群臣,他要这群废物做什么?
哪怕是说选贤任能、整顿吏治呢?
说几句空话也比跟他要钱好啊!
没钱就盯上他的內帑,真当他的內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
他手里的確有钱,袁氏抄家他拿了一半,但是里面还有一部分不动產,刘宏驾崩后西园钱全部落入他的手中,这些年三次大军平叛让刘宏的西园钱也所剩无几,只有七亿多钱,加上他当太子时积攒下的钱財,能够动用的钱財不过二十五亿钱。
但是他还有大军要养,前段时间又徵召了三万大军,汝南还在平叛,光是在军队上的钱財一年也得十亿钱,他把钱財全给了国库,拿什么餵饱七万大军的肚子,靠西北风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