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民航局的反应(1/2)
当刘铁军將麦道公司的提议传回民航局,沈局长立即召集了高层会议商议此事。
民航局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而热烈,围绕麦道方案展开了激烈的爭论。
“麦道公司的承诺,能信吗?”一位领导率先开口,语气里满是疑虑,“后续真造出来的飞机,真有他们吹得那么好?”
另一人则持不同看法:“我看他们的方案可行度不低。最耗时间的机身製造环节交给上飞,麦道自己把控核心部分,这个分工符合实际能力。”
“上飞行么?”马上有人尖锐地插话,言语间毫不掩饰对上飞的轻视。
在座的几乎都清楚上飞厂的底细:这家特殊年代靠“鸡毛当令箭”、从一家地方汽配厂仓促上马转型的厂子,技术底子薄、管理水平堪忧。关於它过去的种种軼事,在民航系统內部並非秘密。这个直指要害的质疑一出,会议室短暂沉默了一下,无人有力反驳——毕竟,上飞有几斤几两,大家心知肚明。
“那么,”又有人拋出了另一个核心问题,“麦道公司真能在1983年完成新机型的全部设计、试飞工作?时间是不是太赶?”
“虽说麦道这几年是有点背运,”支持合作的声音接过话茬分析道,“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的技术底蕴跟波音其实差距不大。波音737这个级別的飞机,也是三年左右就推出来了。麦道集中力量攻关,按期完成的可能性不小。”
就这样,在反覆的爭论、权衡、质疑与解释中,与会者的意见逐渐趋向一致。
最后,沈局长综合了討论的结果,沉声道:“看来,麦道公司这个合作提议有操作空间。这样吧,我出面联繫三机部的东吕部长,请他一起参与进来,儘快安排一次与麦道公司的正式会谈,深入谈谈具体细节。”他略带深意地补充了一句,“而且,这个项目要是能成,也算是把上面压下来的那个飞机生產任务,通过一个可行的渠道给解决了。”
-----------------
几天后,在三机部部长东吕的办公室里,空气里瀰漫著淡淡的茶香和严肃的气氛。
东吕部长放下手中的文件,目光投向民航局的沈局长,开门见山地问:“老沈啊,关於跟麦道公司合作这事,你们民航局內部討论得怎么样了?最终是什么意见?”
沈局长没有立即表態,反將问题拋了回去,语气沉稳:“我们確实认真討论过了,大家的看法比较一致。不过,这事终究还得靠咱们两个部门协同。吕部长,您这边是什么想法?我们也想听听三机部的意见。”
东吕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缓缓说道:“麦道现在的处境,我们也仔细分析过。之前的空难对他们的打击实在太大,眼下波音、空客也乘势追击,加紧抢占市场,麦道面临的舆论和竞爭压力可以说前所未有。”
他放下茶杯,目光变得锐利,“他们在这个时候急切地想和我们达成合作,我看,很大程度上是想借『进入中国市场』这个重大利好消息,来挽回局面,扭转之前的不利形象,提振其股东和市场信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