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歼-7项目后续(1/2)

林振凯对屠达总师说道:“屠老,你继续说歼-7后续改进型。”

屠达总师说道:“目前我们对歼-7的深度改型设想,规划了四个清晰的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正在全力推进的歼-73项目。这个阶段的核心目標,一是向我们的合作伙伴——法老国和巴巴羊,展示我们的研发能力;二是快速为我们自己的空军部队提供一款急需的、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轻型战斗机。”

林振凯頷首表示理解这一务实策略。但他隨即想到一个关键的瓶颈问题,眉头微蹙,追问道:“屠老,歼-73加装了雷达和航电系统,电力负荷必然剧增。同时机体阻力加大,也要求更高的推力。现役歼-7装备的涡喷-7发动机,其推力和发电功率,能同时满足这些新增的耗电需求和驱动一架阻力增大的歼-73吗?而且,作为后续动力的涡喷-13,我记得还未完成定型吧?”

確实,涡喷-7驱动现有的歼-7ii型已显吃力,要推动阻力更大、用电猛增的歼-73,性能必然捉襟见肘。好在贵阳发动机所和成都发动机厂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涡喷-13,但定型预计仍需等到1982年。

屠达总师显然对此有过深思熟虑,他胸有成竹地回应:“林主任,目前为歼-73配备的是涡喷-7乙型发动机的最新改进批次。该批次著重优化了附件机匣和传动系统,提升了发电功率输出,同时整机推力也有小幅提升。凭藉此,可以暂时满足歼-73的基本运行需求。待涡喷-13定型后,后期的歼-73批次即可换装该型发动机,届时战机的推重比和整体性能將有显著跃升。不过,”他顿了顿,语气略带一丝不確定,“届时空军还需不需要更多歼-73,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一旁的东吕部长適时补充道:“小林,你们基地派往成都厂的几位技术骨干功不可没。他们不仅优化了涡喷-7的数项核心製造工艺,更把一些预备用於更新型发动机的先进加工方法,应用到了涡喷-7乙的生產线上。他们的成果显著,现在新批次的涡喷-7乙推力虽说提升了约2%,但是涡喷-7乙的发电功率大幅提升,可以满足新设备需求,关键是首次翻修寿命达到了450小时,可靠性进步很大。”

屠达总师接著之前的话头,继续阐述第二阶段计划:“林主任,刚才东部长补充得很到位。回到我们的改型规划。我们设想的第二阶段,將是与法老国和巴巴羊进行深度合作的重点內容。其基础就是在歼-73的成果上继续发展。

气动方面,先是对气动布局进行修改,引入双三角翼设计,显著提升飞机的亚跨音速机动性能和中低空格斗能力,尤其是瞬时转弯速率;並將现有的下頜式进气道改为机腹固定进气道。

此外,计划增加电传增稳系统,用以提升操控品质。该系统最终採用单通道纵轴增稳还是更先进的三轴增稳,直接取决於618所(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合作研发的进度,同时换装涡喷-13发动机。这一阶段型號我们內部暂定代號为歼-7c,『c』代表出口的意思。现在目前来看,双三角翼和机腹进气道因有部分参考资料借鑑,研发推进比较顺利。”

屠达总师说完看了一眼林振凯。

林振凯听完,心中瞭然。屠达所描述的这个“第二阶段”歼-7改进型,与他所知歷史上的歼-7e/m型思路高度吻合,其性能提升显著,应能充分满足法老国和巴巴羊对一架现代化轻型战斗机的迫切需求。他不禁想起前世巴巴羊在“超七”谈判中表现出的犹豫,其深层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巴巴羊並未將其视为核心主力,而是作为向鹰酱谈判获取更多f-16时的一种筹码与压价手段。噹噹鹰酱彻底对巴巴羊实施禁运后,导致其得不到f-16,才转而重视起超七项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