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歼轰7项目(2/2)

次日上午,陈坚再次走进林振凯的办公室。林振凯將几份资料递到陈坚面前——那是米格战机的技术资料(文件內將红警基地內的米格战机数据偽装成了米格-29)、苏-27系列战斗机的部分资料和歼轰-7项目的最终技战术指標要求书。

“陈总师,你先仔细看看这些,看完我们再谈。”林振凯示意道。

林振凯为何一併提供了米格战机的资料和苏-27系列战斗机的开源资料?这源於他拿到歼轰-7指標要求书后的深度思考。

他在审阅歼轰-7指標要求书时,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是“炸弹卡车”歼-16——歼-16完全能满足海空军提出的任务需求。接著,他想到了红警基地內那款米格战机的图纸资料。

他发现,基地中的这款红警米格战机,其气动布局与米格-29非常相似,而米格-29与苏-27也有著高度的相似性。毕竟米格-29与苏-27都应用了同源於苏联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的“中央升力体”气动设计理念,歼-16则是在苏-27的平台上发展而来。

一个大胆的构想在他心中成型:如果以这款红警米格战机的气动外形为基础进行等比例放大,就能显著增加机体內部空间,尤其是载油量。如此一来,就有可能获得类似歼-16级別的航程和多用途能力。虽然放大几乎等同於重新设计,挑战巨大,但可能得到一款类似歼-16的可能性让林振凯决心一试。

此外,林振凯还考虑到,涡扇-9发动机的推力虽略小於苏-27所用的al-31,但作为战斗轰炸机,歼轰-7对推重比的要求可相对宽鬆。涡扇-9更高的燃油效率配合歼轰-7巨大的机內油量,甚至可能使其航程超越苏-27。

他在心中盘算著,动力系统的性能提升是一个需要分阶段解决的问题。初期可以採用涡扇-9发动机作为过渡方案,但必须在设计阶段就为动力舱预留出足够的冗余空间。这样,未来在技术条件成熟时,就能为平台换装性能更强的动力系统提供便利。

隨后,林振凯將这个方案构思匯报上去,很快便得到了批覆。同时,上级首长还有一封信件通过红警系统传达给他。信件的大致意思是:让林振凯大胆去搞,不必害怕失败。当前国內航空技术研发的资源投入和重点项目布局有其既定规划。林振凯团队负责的这个项目,其成功固然可喜,即使遇到挫折,其积累的技术数据和工程经验同样具有重要价值,不会对整体研发格局造成根本性影响。

通过这份指示,林振凯领会了上级的意图,该项目被定位为一项具有探索和技术验证性质的工作,其价值不仅在於最终成果,更在於过程中的技术积累。

-----------------

陈坚说道:“目前我们国內才通过歼8搞清楚二代机研发流程,林主任,你给资料是毛熊的三代机的资料,我们想要研发出类似的三代机,现在国內关於三代机的子系统现在的都没有。现在就要按这个標准设计歼轰-7?恐怕很难完成。”

“我料到你会这么说。”林振凯话锋一转,“之前有一批人员补充到西飞,你觉得他们水平如何?”

陈坚虽不解其意,仍如实回答:“这批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遇到问题能提出一些我未曾见过的解决方案。”

然后,林振凯从取出一份文件交给陈坚,说道:“我向上级为你申请了关与红警基地的权限。这批人员是来自红警基地,红警基地內拥有一批超越现实的科技。”

林振凯见陈坚还是一脸迷茫的样子,说道:“我带你到红警基地去一趟吧!”

之后,林振凯和陈坚分別安排好事情后,两人一起前往红警基地。林振凯带领陈坚参观红警基地。

陈坚在参观过红警基地,才知道林振凯为什么会提出这种方案,並且对这个方案信心满满,在见识过红警基地也对这个方案信心满满。

陈坚对林振凯保证道:“林主任,我保证按照林主任你提出的指標完成飞机设计。”

几天后,基地已经將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红旗发动机厂及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人员补充完毕后。林振凯开始將从基地召集一批专精米格战机的人员,组建歼轰7设计团队。並將这些人介绍的陈坚。

然后林振凯、陈坚及歼轰7设计团队和一批脱密的米格战机资料一起回到1000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