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討论(1/2)

林振凯抬手,轻轻敲响了部长办公室的木门。

“请进。”门內传来部长沉稳的声音。

林振凯应声推门而入,转身將门轻轻带上。部长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抬手示意林振凯在他对面的座椅上落座。

林振凯依言坐下,將隨身携带的文件轻轻放在办公桌上。

部长目光温和地看著林振凯,开口道:“林振凯同志,非常感谢你送来的发动机和雷达。大首长经常跟我提起你,对你和你们的工作非常关注。”

他稍作停顿,继续说道:“这次专程来首都,是为即將召开的会议做准备吧?趁这个机会,我想听听你对过去十年间我国空军装备发展情况的看法。不用顾忌我们的看法,直说无妨。”

林振凯微微倾身,正色回应道:“部长,回顾过去数十年,我们在航空工业上的確取得了一些引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坦率地说,也走了一些曲折甚至失误的道路。”

他稍作停顿,组织语言:“我认为几个標誌性项目集中体现了这些经验和教训,比如涡扇6、运10和歼9。”

“以涡扇6发动机和歼9战斗机项目为例,”林振凯语气加重,“其核心问题在於技战术指標反覆摇摆不定。这种频繁推翻既定目標的研发模式,即便毛熊和鹰酱的顶尖团队接手也难以研发出来。诚然,这背后有空军迫切希望快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以及应对北方巨大压力的现实考量。但是,绝不能因此就脱离国內客观的基础水平去制定目標。髪国的技术发展路径就值得借鑑——他们不盲目追求毛熊和鹰酱最顶尖水平,而是立足自身基础,设计製造符合国情需求的发动机和飞机。”

林振凯停顿了一下,语气略带自嘲:“或许,当初毛熊援助的高起点,让我们拿到手的都是国际一流装备,使得我们误以为能一步登天,反而让后续发展產生了不切实际的期望,总想著一步到位搞出国际一流的战机,却忽视了自身技术积累和工业基础的现实差距。”

东部长听到这里,忍不住为空军辩解了一句:“空军面临的北方压力確实巨大。”

“压力巨大,”林振凯毫不留情地回应道,“难道就能成为不顾国內实际能力,提出不切实际要求的理由吗?压力越大,要求反而提得越高,结果往往是国內技术力量无法满足要求,导致项目难產。最终只能继续依赖老旧装备,这反过来又加剧了装备劣势和面临的压力——这难道不是一种恶性循环吗?”

东部长闻言,不再为空军辩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