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问题(1/2)

林振凯急切地向那名工程师徐宏询问道:“徐工,发现什么具体问题了?”

徐徐宏轻嘆一口气,回答道:“在整理发动机资料时,发现很多关键的工艺不能用到基地外的地方。”

林振凯闻言稍稍鬆了口气:“也就是说,资料本身没问题,问题出在配套工艺上吗?那尺寸图纸都正常吧?还有,我们基地里的人,不依赖基地的特殊设备,只用外面的常规设备能生產出来吗?”

“其他资料都正常,出问题的主要集中在生產和装配的特定工艺环节。”徐宏进一步说明:“关於基地內特有设备的加工能力,自我们被招募出来后,其参数和方法就烙印在我们脑海里。我们確实可以脱离基地的特殊设备,利用外部的普通设备来完成生產。但所有工艺参数都需要我们从头摸索,进度上预估会延迟三到四年。”

听完徐宏的解释,林振凯彻底放下心来:“你们能够不依赖基地设备进行生產,这一点非常关键。这样,你们把所有涉及具体生產和装配工艺的敏感部分资料剔除掉,然后把剩余资料多列印几份,儘快送到王主任那边。”

林振凯回到控制中心的位置坐下,靠在椅背上开始梳理思绪。原先他乐观地认为,基地內存储的资料包含了所需的所有装备生產和装配工艺,只要转移这些资料,就能在短短两到三年內完成技术的消化吸收。但紧接著,一个念头如冷水般浇醒了他,基地怎么会特意储存一份针对“外面普通设备”的生產装配工艺?原来之前是陷入了美好的幻想,现实是所有生產工艺都得靠自己摸索。这意味著他精心在心中酝酿的计划必须彻底推倒重来,需要进行全面调整以適应这延长的技术吸收周期。

林振凯摇摇头,將心中的些许懊恼甩开。有他和基地在,这个时代再差也不会比原先的歷史轨跡更差了。这个想法让他心中稍定。他起身走到一台终端前,调阅基地最近的运行日誌。屏幕上显示的记录让他颇感意外,数据显示,过去几天內,好几家战车工厂和兵营都处於持续运转状態。他点开详细条目,发现生產线几乎开足马力在生產陆军武器装备,定睛细看,除了寥寥无几的重型装备外,其余全是清一色的轻武器,而且品种之丰富,几乎囊括了基地目前所能製造的所有轻武器型號。

这时他想起之前老王和他说过这件。这批装备正在紧急生產装备,一看就是用於南疆方向的。就在他专注分析生產数据时,王澍山推门进入控制中心,走到林振凯身后站定,目光也落在了终端屏幕上。

王澍山说道:“有件事跟你商量下。我计划在基地外围专门建一个训练场,主要用来让部队测试基地新生產出来的这批武器。好確定要生產哪些武器用於支援南疆。”

林振凯头也没回,目光依然盯著屏幕:“这类后勤保障和训练安排,老王你自己拍板决定,落实就行,不必特地来问我。”

王澍山应了一声“行”,便转身向门口走去。走到控制中心的大门前,他似乎突然想起什么,驻足转身,提高声音对林振凯说道:“对了,大约两周后,在首都,三机部要和军方联合开个会。议题是梳理並討论那些在特殊歷史时期的军工项目。你有兴趣去听听吗?需要的话,我替你协调一个参会名额。”

林振凯听到这里,眼前一亮,说道:“参会名额务必给我协调一个。我简单安排下就动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