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追读!)第一百一十六章:土地兼併(1/2)

景曜元年的春日,天高云淡。

登基已数月,李瑛並未感到丝毫轻鬆。

清算李亨、李林甫余党牵扯出的盘根错节的关係网,足以让任何一位帝王头疼。

今日难得政务稍暇,他决意换上一身寻常贵族子弟的锦袍,只带了寥寥数名便装侍卫,命户部尚书李邕、工部尚书韦坚隨行,美其名曰“体察民情”。

李邕心中暗自揣度,这位年轻陛下登基前於权谋斗爭中倾注全力,如今皇位初定,確需收揽民心。

深入市井坊间,探听百姓真实心声,自是明智之举。他已在心中打好了腹稿,预备引陛下前往长安东西两市,或是城郊农户,看看商贸繁盛,或是稼穡艰辛。

然而,皇帝的步輦却並未转向预期的方向,而是径直出了皇城,沿著宽阔的朱雀大街向南,最终停在了晋昌坊气势恢宏的慈恩寺山门前。

李邕与韦坚交换了一个诧异的目光。陛下竟先来了佛寺?虽说出人意料,但转念一想,这位陛下行事向来莫测高深,或许別有深意?二人不敢多问,只得紧隨其后。

步入寺中,古木参天,梵唱悠扬,香火鼎盛。

信眾摩肩接踵,虔诚跪拜,空气中瀰漫著浓郁的香烛气息。行至大雁塔下,李瑛停住了脚步,仰头望去。

秋日阳光为这座巍峨的七层浮屠镀上了一层金辉,塔身耸入云霄,飞檐斗拱,气势磅礴。

李瑛的心潮难以抑制地澎湃起来。

曾几何时,他还是另一个时空中的普通青年,与同学好友来到西安旅游,第一站便是这大雁塔。

那时,他只为古代建筑的雄奇壮丽而震撼,为古人巧夺天工的技艺而由衷折服。

而今,他以大唐天子的身份,君临於此。

视角的转换,带来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心境。

这般的华美宏伟,需要耗费多少民脂民膏?

在这生產力尚不发达的时代,一座寺庙竟能拥有如此奢丽的建筑群,佛教在唐代的影响力与敛財能力,可见一斑。

仅仅依靠信眾那点香火钱?他暗自冷笑。

恐怕远远不够,他深知,在玄宗时期,佛教寺院通过译经、讲经等文化活动获得官方大力支持。

父皇曾詔令义净等高僧赴印度取经,扶持法相宗等宗派发展。许多寺院经济实力极其雄厚,拥有大量免税田產和依附人口,儼然国中之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