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追读!)第一百一十五章:登基(2/2)

他看到了张九龄、王忠嗣等人眼中的欣慰与期待,也看到了某些官员眼底深处隱藏的惊惧、观望甚至一丝不甘。

他看到了来自各方、神色各异的使节。

他更看到了那御座之侧,那本该属於太上皇的位置,如今空悬。

“眾卿平身。”李瑛开口,声音经过特意控制,显得沉稳而富有穿透力,带著不容置疑的权威。

“谢陛下!”百官起身,垂手恭立。

李瑛示意身旁的中书舍人。

舍人上前,展开第二份詔书,新帝登基后颁布的第一份恩詔,同时也是改元詔书。

“制曰:朕祇膺天命,继承大宝,思与天下更始,嘉与海內维新。宜改元『景曜』,以彰武道,以安社稷,以明年为景曜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百官赐爵一等,八十以上老者赐粟帛,鰥寡孤独者加以賑恤。”

改元“景曜”,此年號用意深远,既暗合开创盛世、光芒普照之理,又彰显重振国威、开创新局之决心。

恩詔宣读完毕,李瑛並未让百官立刻散去。他深知,非常之时,需有非常之策,必须迅速稳定核心团队。

“王忠嗣听封!”

“臣在!”王忠嗣大步出列,甲冑鏗鏘。

“朕封你为禁军龙武大將军,统领禁军,守卫皇城。”

“臣,领旨!必不负陛下重託!”王忠嗣声音洪亮,战意盎然。此任命一出,眾人皆知,新帝已將皇城守备全权委於这位心腹大將。

“张九龄!”

“老臣在。”

“朕命你协理中书令,统筹中书省事宜,总领朝政,辅佐朕处理军国要务,加封始兴开国伯,食邑五百户。”

“老臣遵旨,定当竭尽駑钝,以报陛下!”张九龄躬身领命,这是对他首倡之功和威望的肯定。

“李适之!”

“臣在!”

“命你为尚书右僕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协助张相,分管吏部、户部,加封你清和伯,食邑五百户。”

“臣遵旨!”

隨后,薛愿、张守珪等一眾有功之臣及有能力的新锐,皆获擢升,分別委以要职。

新朝的权力核心,在登基大典之上,便已初步搭建起来,效率惊人。

典礼持续至午时方散。新帝李瑛,在百官簇拥、禁卫扈从下,离开太极殿。他一步步走下丹陛,走向那更深、更远的宫廷。冕旒轻晃,袞服逶迤,年轻的皇帝背影挺拔,每一步都似乎踏在歷史的节点上。

登基大典圆满落幕,“景曜”的年號迅速传遍长安,並以最快的速度向四方州府传递。

然而,无论是新帝还是百官都清楚,盛大的仪式只是开始。大唐內部並非铁板一块,还有些眷恋开元的王公旧臣隨时准备给这位新皇来记背刺。

真正的考验,在龙椅坐稳之后,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