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少陵野老(1/2)

皇城东门大街,相较於西市那场金融风暴后的喧囂与哀嚎,显得肃穆而井然。

一个穿著洗得发白的靛蓝长袍、身背简单行囊的年轻人,步履沉稳地行走在青石板路上。

他身形瘦削,面容带著些许旅途的风霜,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清亮有神,长眉微蹙,似乎在思索著什么。

此人正是杜甫,字子美。

他此行的目的地,是位於六部衙署区域边缘、新近掛上“工商署”牌匾的一处官廨。

这由户部与工部共掌的新衙门,肩负著监国太子李瑛赋予的重任——整顿百工,振兴產业。

杜甫的心情颇为复杂,他由河西县尉调任此职,是好友、河西副节度使的高適向太子大力举荐,称其“明察吏治,心怀黎庶”。

杜甫大概觉得也是太子李瑛看过他几篇针砭时弊的策论,便下詔將他调来。

其实李瑛倒也没这么多想,毕竟作为一个从现代穿越过来的人,谁不想见见杜甫呢?况且这位杜工部在歷史上也算个能吏。

然而,治理一县与整顿全国工商业,其间差距何止千里?杜甫心中並无多少把握。

步入署衙,迎面便感受到一种新设机构特有的忙碌与些许混乱。

书吏抱著卷宗匆匆穿行,几位官员正围著一张巨大的长安舆图低声议论。

杜甫正欲找人询问,便见两位身著緋袍的大员从內堂走出。为首一人面容清癯,目光锐利,正是新任户部尚书李邕。另一人稍显富態,气度沉稳,是工部侍郎韦坚。

因为在琉璃期货一战当中,李邕和韦坚都表现出眾,李瑛著他们升了职。

“下官杜甫,奉太子殿下詔令,前来工商署报到。”杜甫上前几步,躬身行礼,声音清朗。

李邕停下脚步,上下打量了杜甫一番,隨即点点头:“杜子美?本官知晓你,高適在举荐信中对你颇为推崇。”

他示意杜甫跟上,边走边道,“来得正好,正有要务需人手。”

李邕將杜甫引入內堂一间公事房,取过一份厚达寸余的卷宗,“啪”地放在杜甫面前的书案上。

“这是王元宝名下所有產业——琉璃、纺织、黄金饰品、灯饰等大小作坊的详细清册,以及其目前所负债务的匯总。”

李邕的声音带著户部特有的精算气息,“殿下有令,工商署首要之务,便是將这些工坊从巨额债务的泥潭中『解救』出来,使其债务『合理化』消除,並通过重组整合,令其焕发活力,扭亏为盈。”

跟著李瑛久了,不知不觉李邕都学会了现代的企业管理术语,当然为了表忠心,工商暑诸位人员也得学会。

杜甫翻开卷宗,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数字,工坊数量、地点、匠人数量、原料库存、成品积压、欠薪数额、拖欠的原料款、未缴的税款、甚至还有王元宝之前为豪赌而借下的高利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