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借力打力(2/2)
“大唐天兵,不日將兴师问罪,犁庭扫穴,此詔,非为即刻开战,乃为敲山震虎,投石问路。”
“敲山震虎?”盖嘉运不解。
“正是!”李瑛眼中闪烁著智珠在握的光芒,“此詔一出,苏禄病榻闻之,必惊怒交加,其帐下本就各怀异心的诸子酋首,为求自保,或欲献父首级以求和,或欲拥兵自立以求存。”
“突骑施內部,必生大乱,待其自相残杀,元气大伤之时,”他看向盖嘉运,“盖都护,那时才是你安西、北庭精锐,雷霆出击,犁庭扫穴,以最小代价,收取最大战果之时!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上策。”
盖嘉运恍然大悟,眼中显露钦佩的光芒:“殿下神机妙算,末將拜服。”
张守珪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长舒一口气:“殿下此计,深諳兵法『上兵伐谋』之精要,老臣嘆服。”李邕更是如释重负,连连点头。
李瑛微微頷首,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李适之,:“兵者,凶器也。伐谋虽为上,亦需强盛国力为后盾,李御史!”
“臣在!”李适之身躯一凛,立刻躬身应道。
“你掌御史台,兼领刑部,纠劾百官,肃清吏治,乃孤之耳目,国之利器。”李瑛的声音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沉重,“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固然有战事消耗之因,然而长安城內,那些盘踞於东西两市,坐拥金山银海的钱庄巨贾,真就那般清白无辜吗?”
他站起身,踱下御阶,玄色袞服的袍角在金砖上无声拂过,停在李适之面前,目光如电:“『租庸调』,国之根本,然据本宫所知,长安各大钱庄,勾结地方猾吏,上下其手!”
“或以高利盘剥农户,迫使其典卖租庸份额;或以低价银钱换取百姓高价实物;更有甚者,暗中操控转运,囤积居奇,大发国难之財,其非法所得,富可敌国。”
“此等蛀虫,吸食民脂民膏,侵蚀我大唐根基,比之突厥外患,其害更甚。”
李适之的呼吸瞬间变得粗重,他显然知道一些內情,但未想到太子殿下竟掌握得如此清晰深入。
“此次对突厥用兵,无论伐谋伐交,皆需海量钱粮支撑!”李瑛继续说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本宫要你,以御史大夫、刑部尚书之权,借『筹措北伐突厥军资,彻查不法,充盈国库』之名。”
他一字一句,斩钉截铁:“即日起,调集御史台精干御史,会同刑部、大理寺干员,组成专案,对长安城所有大中钱庄。”
“给本宫严查,细查,深挖,其歷年帐目,尤其是涉及租庸调徵收、转运、折变之环节,一笔笔给孤釐清,凡有偷逃国税、盘剥百姓、侵吞国库、操纵市场者。”
李瑛猛地转身,背对眾人:將其歷年非法所得,尽数罚没,充入国库,此事,关係国本,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李适之,你可能办到?”
殿內仍是落针可闻。
盖嘉运、张守珪、李邕三人,皆被李瑛这突如其来的、转向惊得目瞪口呆,他们这才恍然大悟,太子殿下借突厥发难之机,真正的杀招,竟是指向了盘根错节於长安城內的金融巨鱷。
而这些大鱷都是得益於李林甫提出的租庸调製,最终指向哪位,清晰可见。
这哪里是简单的筹措军费?分明是要掀起一场席捲整个长安財富阶层的滔天巨浪,进行一次彻底的利益再分配与权力洗牌。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猛地单膝跪地,额头重重叩在金砖之上,发出沉闷而决绝的声响:
“臣!李适之,领监国太子令,必不负殿下重託,定將长安城那些损国害民之硕鼠,连根拔起,將其不义之財,尽数充入国库,以儆效尤。”
突厥的烽火尚在遥远的西北酝酿,长安城內的血雨腥风,也因李瑛的决断,悄然成为千秋节的惶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