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红牛的营销策略 地市火爆(1/2)

第142章 红牛的营销策略 地市火爆

几天后,大批量红牛生產完成,通过货柜运抵美国。

在代理商麦克的高效协助下,这批饮料迅速进入全美各地的7-11便利店上架销售。

不仅如此,藉助麦克的渠道资源,红牛还开展了一系列线下推广活动。

他们在部分夜店、酒吧和健身房设置了免费试饮点,让更多潜在消费者有机会亲身体验这款来自东方的功能饮料。

此外,团队还瞄准了长途卡车司机这一重要人群,在多个卡车司机聚集区举办了露天卡友会。

“各位朋友,今天把大家聚在一起,主要是提供一个交流认识的机会,请大家放轻鬆,隨意聊天。”活动组织者站在简易台上,声音洪亮而热情。

他伸手指向一旁堆成小山的红牛饮料,笑著说道:“饮料管够,今天全部由我请客!”

现场顿时响起一阵欢呼。一位身材高大的卡友好奇地拿起一罐红牛,打量著上面陌生的商標和文字,问道:“这是啥新鲜玩意儿?”

一旁的工作人员立刻迎上前去,微笑著介绍道:“这是来自东方的神秘饮品,能够快速提神醒脑。特別適合像您这样需要长时间专注驾驶的朋友。”

说看,他熟练地打开一罐递过去,说道:“要不要试试看?”

“哦?有这么神奇?那我可得尝尝。”卡友接过饮料,仰头喝了一大口。

他的表情先是疑惑,隨即舒展开来,打趣道:“这味道挺特別啊,你们该不是下了什么药吧?”

工作人员被逗笑了,说道:“您放心,所有產品都通过了美国食品安全检测,完全合规。”

他接著问道:“怎么样,是不是感觉精神了一些?”

“你这么一说。”卡友眨了眨眼,感受了一下,说道:“確实感觉清醒了不少,整个人都精神了。”

“红牛和普通可乐不同,它不是隨时喝的饮料,而是在您感到疲劳时,帮助提神醒脑、恢復状態的利器。”

“那不就是和咖啡差不多?”

“但咖啡冲泡不方便,不是吗?红牛隨时打开就能喝。一会儿大家可以带几罐上路,亲自体验几次,就能体会到它的好处了。”

类似的场景正在美国各地陆续上演。红牛团队通过精准的人群定位和亲身体验的营销方式,让这款新型功能饮料逐渐打开了美国市场。

香港的凌晨两点,霓虹尚未疲倦。潮湿的空气里混杂著威士忌和欲望的气息。

夜店门口零星停著几辆计程车,引擎空转的喻鸣像是这座城市深夜的呼吸。

喻名扬站在路边,白衬衫已被汗水微微浸透。

作为红牛推广组的组长,他身后跟著两位年轻同事,三人手里都提著银色保温箱,里面是冰镇的红牛饮料。

“师傅,试试看吧,免费的,新型功能饮料,提神醒脑的!”他俯身朝向一辆计程车的车窗,

语气热情却不过分急切。

司机警了他一眼,眼神里写满戒备。

“免费?现在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他摆手拒绝道:“不用了,我赶著交班。”

喻名扬没有气銨,笑容依旧:“我们是正规推广,有齐全的生產许可。您开夜车辛苦,专治疲劳驾驶,效果比喝咖啡还快。”

另一辆车里,一个面容略显疲惫的中年司机摇下车窗,半信半疑问道:“真的不要钱?”

“当然!”喻名扬迅速递上一罐已经拉开的,说道:“试一试,觉得不好喝您可以直接把我的名片扔了。”

司机仰头灌下一口,停顿了几秒,眉毛挑高,说道:“哇,这味道——挺特別啊。”又接著咂咂嘴道:“哎,好像脑袋真的清醒了不少!”

喻名扬笑著又递上三罐,说道:“多拿几罐备著吧,熬夜开车没那么容易犯困。以后想买,全港的7-11便利店和士多店都有。”

计程车司机顿时眉开眼笑,抓起车载电台就喊:“阿强,听说有个新饮料叫红牛,提神又不贵,你试过没?”

电台另一端传来杂音和好奇的回应,

与此同时,夜店最深处的vip包房內,却是另一番天地。

灯光暖昧,洋酒瓶散落一桌。被称为“谭少”的年轻人半躺在沙发上,领带鬆散,眼神已有了七八分醉意。

夜场妈妈桑推门进来,身后跟著一位推广专员。她笑意盈盈地拿起两罐红牛,放在水晶桌面上,说道:

“谭少,给你试试个好东西,新到的神秘饮料,喝完整个人都清醒了,保你能玩到天亮!”

谭少懒洋洋地抬眼,接过一罐,说道:“这么神奇?妈妈桑你可別骗我。”

他醉后口涩,也没尝出什么特別味道,咕咚几口喝完,却果然觉得原本发沉的脑袋清明了几分。

“?还真有点用啊。”他晃了晃空罐,说道:“再拿几罐过来!”

喻名扬站在街角,看著计程车的尾灯渐行渐远,听见电台里逐渐传开“红牛”的名字。

他回头望了一眼夜店耀眼的招牌,知道里面的世界也在悄然改变。

而且他也知道,像他这样的推广团队,今夜不少於一百个。

黑夜仍长,但有很多人,正要开始变得清醒。

几天后,全港的夜店开始主动订购红牛饮料,不少的士司机也在7-11便利店纷纷购买红牛。

一股“红牛风”正悄然兴起。

“陈生,红牛上市之后,不论在香港还是美国,市场反响都相当不错。已经有不少店家主动进货零售了。”徐智渊语气中难掩兴奋。

“这很正常,红牛毕竟是实打实的功能饮料,我们前期宣传也抓得准。接下来要继续扩大推广,把品牌知名度真正做起来。”陈耀豪语气沉稳。

“明白,下一步我会飞往美国,接触棒球协会,爭取成功赞助他们的赛事。”徐智渊信心满满地说道。

“好,赞助的同时,也要在电视台把gg打起。”陈耀豪点点头,又问道:“那香港这边接下来有什么具体计划?”

“我打算赞助足球运动。”徐智渊答道。

“足球?”陈耀豪略显意外,问道:“香港也有足球?”

“当然有啊,陈生。香港足球曾经在1968年拿过亚洲杯季军,还出过“亚洲球王”李惠堂这样的传奇。

我们的足球联赛也是亚洲最古老的职业联赛之一,球迷文化深、观眾也多。”徐智渊如数家珍,语气中透著一股自豪。

“那就去谈联赛冠名,赞助国际赛事。打出成绩,我们重奖。”

“明白。”

陈耀豪重生这几年,还真没留意过香港有个像样的足球联赛。

就算有,他原本也以为如海参队一样水平堪忧,没想到竟有过辉煌歷史,还出过李惠堂这样的人物。

他偶尔穿行於香港街头,却从未见过像样的专业足球场,更別提媲美未来红体育馆的场地了。

他突然萌生一个念头:“如果我们自己建一座几万人规模的专业足球场,就叫“红牛体育中心”,你觉得怎么样?”

“陈生您的意思——是借这个机会“囤地”?”徐智渊迟疑地问。

陈耀豪闻言一愜一一自己真心想做点事,却被理解成囤地炒作。

“不,我是真心想为香港足球做点实事。”

“那样的话,恐怕不太划算。”徐智渊谨慎分析道:“香港地价太贵,单靠球场运营很难回本“我是这样想的:一个几万人的体育场,不仅可以办本地联赛、国际邀请赛,还能出租办企业活动、演唱会等等。通过多元经营来回本,同时持续给红牛曝光。”陈耀豪从容解释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