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竞爭无处不在(2/2)

陈耀豪立刻摇头,语气果断说道:“这个做法要改。天天免费给员工吃,短期看是福利,长期看是资源错配和成本负担。

我建议,在打烊前一两个小时,比如晚上八点、九点左右,將这些临近保质期的鲜食进行打折促销,力度可以大一些,甚至可以按成本价处理。

这不仅能有效减少浪费,更重要的是,能吸引那些下夜班、或者夜间活动的市民进店他们进店买打折便当,很可能顺手再买点饮料、香菸、日用品,反而能拉动夜间销售额,提升整店盈利。

这是变废为宝,把潜在损失转化为引流机会。”

庞志鸿眼晴一亮,迅速领会了其中的商业逻辑,回答道:“明白了,陈生!这个思路好,变被动处理为主动营销。我下去后立刻制定具体方案,落实执行。”

“很好。”陈耀豪接著强调道:“中央厨房生產的食品,直接关係到顾客的健康和我们品牌的信誉。食品安全和卫生是头等大事,绝不能有丝毫鬆懈。

你要亲自抓,建立严格的標准和检查流程。出了问题,砸的是『7-11』的招牌,到时候別怪我不讲情面。”

“是!我一定严抓严管,確保万无一失。”庞志鸿郑重承诺。

陈耀豪继续部署下一步工作:“对於现有门店,不能只看总数盈利。庞生,你要组织人手,重点排查那些盈利不佳,甚至亏损的门店。

是选址问题?商品结构不对路?还是运营效率低下?要深入分析,找出癥结,主动整改。

如果经过整改,確实无法扭亏为盈,或者潜力有限,该果断关闭的就关闭,该考虑迁移的就迁移,不要犹豫。

我们要的是有效益的网点,不是空有数量的包。”

他顿了顿,指向地图上港岛和尖沙咀的核心区域,继续说道:“明年的拓展计划,新开的30间门店,资源要集中。

优先深耕我们已经初步形成网络的港岛核心区和九龙尖沙咀一带。

在这些区域加密布点,形成更强大的规模效应和品牌认知度,让市民无论走到哪里,

都能方便地看到我们的“红绿橙』招牌。

新兴区域如荃湾、观塘、柴湾,可以適当关注,但暂时不作为主力投入方向。”

“明白,陈生。集中优势兵力,巩固核心市场。”庞志鸿迅速记下要点。

陈耀豪似乎想起了什么,身体略微前倾,问道:“对了,上次你提到,有发现一些形跡可疑的人在几家门店外徘徊观察。后来好像没听你再匯报后续?没出什么乱子吧?”

庞志鸿回想了一下,说道:“哦,那件事。后续我们加强了安保和巡视,也留意了市场动態。暂时没有发现有人直接模仿我们开连锁便利店。

主要的竞爭压力还是来自大型超市,尤其是百佳和惠康,他们近期明显加快了在中环、铜锣湾的开店速度,抢占了部分日用品市场。”

“嗯,大型超市是主要对手,他们的动向要持续密切关注。”陈耀豪指示道:

“我们的市场调研人员要更主动,多去他们的店看看价格、促销、客流情况。知己知彼,別被对方打个措手不及。”

他话锋一转,提出一个颇具对抗性的策略:“另外,既然他们在核心区加速布局,我们也不必迴避。

可以尝试在他们的超市附近,寻找合適的铺位开设我们的便利店。

利用我们『小、快、灵”的优势,提供他们超市无法覆盖的即时性、便利性需求,比如深夜营业、即食热餐、急需小商品等。

当然,这只是一个策略方向,具体选址评估和可行性,你们团队要仔细研究决定。”

“好的,陈生!这个策略很有针对性。我们会认真研究,寻找合適的时机和地点切入。”

庞志鸿对这个主动贴近竞爭的策略表示认同,並准备著手研究。

接下来,两人又討论一些工作的琐事,才结束今天的办公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