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754.太子之师要杂选(1/2)
第754章 754.太子之师要杂选
十日一大朝,群臣舞拜於庭,拜完宣布新朝要开科举。詔令四发,令天下各州举办发解试,今年秋天举办光武元年的常科。明年开春再举办光武二年的恩科,士人只需要参加一次发解试,便有两次大比机会。
但在此之外,当年张巡设想的那个附则条例,则没有在詔令中宣读,只是经由礼部,
下发各州。
也即三百个进士名额,分省定额录取。
你江西、浙东的举人文化水平再高,没用,只录取你四十个或者五十个。广西老表哪怕只有三十个人来应考,也录取四十人。十个空额,寧可空著也不给其他路分的考生。
前一日宰相叶李、金应、李让、姚,以及翰林学士赵孟同张巡商议本届恩科、常科时,张巡把这个想法一说,在座都秒懂张巡的意思。
带明的南北榜案就是江西、浙江、福建的这一伙学阀,联合起来排挤其他所有地方的读书人。连朱八八根本所出的淮西集团,和文教极盛的江南各州,都被认定为文字粗陋,
十分不堪。整个南直隶只选中了一人,踩著朱元璋的脸啪啪啪的打。
换做张巡是朱八八,那也是要磨刀的。
想垄断科举?没门的。张巡办科举,那是为了把全国各地的聪明人都掐尖来为带寧服务的。干扰这条国家级的维稳大计,不杀你全家都算轻的。
当张巡度量著把这个想法说出,在座的就算和理学沾点这个那个,也绝对不会在张巡明確表达了態度的时候,给这伙人说什么好话。张巡可是开国皇帝,吃过见过,不论是南方北方,几乎每一个路都是张巡打下来或者平定的。
你和我说文化水平有高下?那不好意思,我不读书,虏中呼我“张二蛮子”。
无他,唯有刀快尔。
不服?和我的大刀骨朵说出去吧,我们都在用力地活著好吧。
叶李倒是提了一嘴,理学门人眾多,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编入了淮南新官。两边多少沾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张巡准备怎么办?
放心好了,张巡不是对理学有偏见,是对某一学派搞学阀,要把其他学派都整死有意见。所以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他做大的趋势,並没有说什么要像南宋时直接禁理学门人,甚至让朱熹在朱子和朱狗之间反覆横跳。
话既然说到这儿了,张巡就问永嘉叶水心(叶適)有没有什么门人弟子,比较有名,
学问也好的那种。
大伙儿便望叶李,都是一个叶,或许是亲戚呢。结果叶李摇头,表示不是一家。但是叶適是有不少门人弟子的,有一个还是叶李的同学。
嗯,在太学的同学。
哦哟,你倒是內举不避亲啊。人生三大铁,一起同过窗就是其一。不过这话题是张巡弓出来的,肯定不是叶李提前编排的,那必然是巧合。
戴表元。
二十多年前和叶李一起在太学求学的,叶李上书弹劾贾似道后飞去了漳州,戴表元倒是没有和叶李一起干,安安心心以上舍应试,中了进士。
时局混乱,战事连绵,临安的官吏两次大规模外逃,別说当官了,连个像样管事的人都没。戴表元就在教授这种学官,还有司户一类的州县佐贰之间打转。
“对了,戴帅初曾问学於黄东发。”叶李突然想到一条,立刻同张巡说道。
“黄文贞啊——.”既然是咱们老黄头的弟子,那应该是好的。
老黄头虽然已经故去了,但是张巡对他很有几分好感,因为他是个很有几分裱糊能力的干吏。当年为了盐政的事,和陆秀夫在省台“大打出手”呢。还是金应在旁边劝的架,
往事真的歷歷在目。
而且他去世之前,张巡问他家中诸子,可有习得他几成本领,能守家业的。结果黄震一个儿子都不推,只推荐了侄子黄梦干。现在黄梦干正在江西恢復茶业,颇有实干。
“倒也只是问学,未曾以师徒处之。”叶李也没替戴表元吹嘘什么。
戴表元有师徒名分的是王应麟,浙东三大家之一,和黄震並列。王应麟还在世,不过已经快七十了,召对一下还行,指望出来做官有难度。
“派公车去接这个戴帅初。”张巡也不多问了,既然这个戴表元不搞朱熹那一套,那就属於可用之才。
张巡只是要百家爭鸣,让张榕在受教育的阶段,多听几个学派的讲学。张榕信不信的,无所谓,让他知道要兼听则明的道理最重要。
“不知是?”左右肯定好奇。
“,春申要出阁读书,得寻两位师傅。”张巡也是直言不讳,得给春申安排老师。
“那以何职召戴帅初?”这回就是李让问了,李让是张巡的大表哥,问这个倒也正常。
“国子监丞。”
“倒也妥当。”不能因为要担任太子的老师,就一下子超擢到四品五品的。
不是吝惜爵赏,是要尊重升迁次序。戴表元当州县学官和佐贰,也算积累了资歷。下一步应该去当县令的,即便迁入中枢,也不能太超过。
“另外一人,尔等可有推荐?”张巡的態度已经表明了,哪怕是那种已经式微的学派,这会儿也可以来。
当然水平得到位,张巡把好大儿交给他们,他们得认真教。
“为何不请姚端甫呢?”叶李这会儿完全以开国宰相的屁股来为带寧考虑了。
戴表元是明州奉化人,嗯,就是那个说“军人不去打仗,挽著女人逛西湖,该杀!”的奉化某。是以叶李就建议张巡,南方士人已经有代表了,北方士人也得扒拉一个来。免得將来张榕偏信某一方。
“哟。”张巡下意识的就哦哟了一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