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754.太子之师要杂选(2/2)
因为姚燧这老登还挺要脸的,以元臣自居,家人子弟隨便投张巡,他自己是不肯受张巡一钱禄的。
作为北方土人的代表,故元宰相姚枢的侄子,姚燧在身份上確实蛮好的。如果他能够成为太子张榕的老师,则北方士人会认为他们这帮人在新朝也算是有了“根脚”。
和大眾意识中存在感薄弱,好像没什么发展的北方士人团体情况不同,事实上北方士人群体在多年的丧乱之中,逐渐形成了相当严密的以师徒、父子、亲友等关係维繫的群体。虽然没有科举制度的进身之阶,但通过互相援引推荐,事实上在金和元的朝堂上有一定的话语权。
只不过把持元朝朝政的,大多数是怯薛出身的蒙古勛戚,这使得对北方汉族士人的著墨很少。但这並不意味著这个群体不存在,以及这个群体没有力量。
虽然张巡已经硬造出了一个“淮南新官”,但是拉拢北方士人也属必要。只要姚燧肯来,那今年秋季,明年春季的科举,北方士人肯定也会大规模赶来参加。
毕竟像姚燧那样,自视为故元忠臣的人不少。虽然大都的官吏在阿术的带领下,已经投降了张巡,並被张巡临时安置在北方州县,抚定河北。但散落在民间的北方土人仍旧不少,这是一个可以爭取的群体。
把北方士人拉拢到南方来科举做官,也方便出身淮河以南的淮南新官群体,去北方担任知州知县。
这怎么不算是一种干部掛职锻链,扩展工作面的方式呢?
“天下粗安,虽有些许不平之处,到底中原已定,王者已出。”叶李笑了笑,他其实能理解这种心思的。
姚隧这种人以名节自许,你给他高官他也不会来做。在官爵上,他肯定是守的住的。
但是对於文坛名声,必然是很有些追求的。要是没追求,他那么看重名节干嘛。
想要获得巨大的名声,甚至成为北方文坛宗主,没有官家天子的站台,可能吗?
所以不受张巡的禄,但是可以拿张榕的束修,传道受业解惑,弘扬他们本门的学问。
只不过就是学生的身份有些区別罢了,是太子。
“哈哈————”张巡抚掌而笑,左右也是如此。
都是成年人了,哪里能不懂这些呢。况且这会儿也没有外人,直来直去说唄,並不怕抖露出去。
既然如此,定下张榕的师傅为戴表元和姚燧,那册封皇太子以及出阁读书的事宜就要开始预备起来了。
封建帝国,尤其是真的有皇位要继承的情况下,確立太子是增强稳定性的重要一环。
能够让本势力內的眾人,確认下一位需要效忠的对象是谁。且让大伙儿知道,自己的努力会有人看到,富贵可以往下一代传递。
既嫡又长的张榕封为太子,不存在任何可爭议之处,淮兵们当年就说了,拥戴张巡做淮南节度使,李淑真生了儿子就拥戴孩子做小节帅。
只不过现在是拥戴张巡做皇帝,张榕做下一任皇帝罢了。本质並没有变,效忠的对象还是张巡。
所以修筑东宫吗?
皇太子一旦出阁,就不能够再停留於皇帝的后宫之內。毕竟读书知礼,是吧,男女之防也会渐渐明白的。
还別说,张巡自己的所谓皇宫,其实都只是在南唐旧地上,营建了几百间宫舍而已。
另外在大內两侧修筑官署和忠诚军、侍卫亲军的营署。然后在宫城南面,修筑太庙、日月社稷坛等建筑。一切草就,並不完善。
主要是张巡认为现在还处於打天下的阶段,不应该修筑奢华壮丽的宫殿。况且现在中原哪里还有足以建设大殿的那种四人合抱金丝楠木呢?
想要有这种木材,就得去云南、贵州採伐。贵州也就罢了,地方上的土司亲眼瞧过忠诚军厉害的,所以会听命。云南搞什么?纳速刺丁颇已有闭关自守的意思,反正带元已经亡了,他也不肯接受海都的招抚。
幽州和临安倒是有一些这样的大料,拆除旧宫殿留下的。慢慢往京兆运吧,在不兴起大役的情况下,今天修一座,明天修两间,逐步完善大內的建筑。
至於说东宫?算了,暂时不必。
一脑门子心思都是吃喝赌的张巡,到现在除了皇后李淑真一人外,只有那个有身孕的李淑真侍女封了嬪,除此之外再无正经后宫。
后宫中既没有阉人,也没有多少宫女,满打满算宫廷內也就百数十人。秽乱后宫?倒要有后宫秽乱啊。
这事早先也有人和张巡提过,比如收取河北世侯家的女儿,以及南方大族、军將家的女儿,充实后宫。但当时张巡正和海都往来爭驰,一个月內作战计划反覆变更,根本没有心思管这些。
脑袋都要保不住了,你和我说想想裤襠的事?
那不纯纯闹呢嘛。
现在既然说到了,天子设九嬪是必然的。开枝散叶,生出二三十个女儿,都未必够用呢。
於是话题就从东宫暂缓建设,转移到了採选秀女。张巡心想一旦选秀,必然天下骚动。国家初定,搞个屁,不搞。
就功臣们家里,愿意献上的就献,记得配好伺候侍女啥的再来献。一下子来几十个后宫嬪妃,张巡可没有那么多人安排伺候。房子倒是勉强住的开,反正办公在前朝,朝会在大寧门和建武门中间的广场上,类似於后世御门听政那个状態。
一听这话,眾人正坐,表示张巡真的来者不拒吗?
有什么好拒的?难不成功臣们还会害咱?
那您就请好吧,眾人出门,李让率先帮著张罗。在京的功臣,家中女子凡在十四以上,二十以下的,一家至多一名,允送大內,充实宫掖。
在外的功臣也是如此,只要是愿意的,都可以送一人来。短时间內就有超过六十人被送到了张巡的面前,以至於张巡猛猛的咽了一口唾沫。
咸淳八年(1272年)那会儿张巡穿越过来十九岁,现在是光武元年(1286年),整整十四年。张巡也从十九岁的年轻人,变成了三十三岁的中年人。
三十三岁,骤然面对六十个青春靚丽小女孩,张巡这才体会到带寧这帮新功臣对自己的忠心耿耿,到底到了何种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