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753.四王八公赏功名(2/2)

“襄王家,妾看来並无成器的。”李淑真也真率,直言自己的三个哥哥的儿子不像样。

“瞎”李淑真这么一说,显得张巡防备了。

当年依律斩首李酉孙,这事影响很大,整肃了彼时的淮南新官团体。连生下了世子的李淑真亲兄长都斩,如何不震镊人心呢。

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对於文武官吏,將兵人马,张巡的俸禄给得相当丰厚,连冬天烧的炭,夏天吃得冰,都有赏赐,过上丰足的生活並不难。各衙门也有公使钱,在衙门力公管饭管汤。只要当官,绝对不至於没钱。

是以整肃官场风气,张巡的底气很足,你在公使费上动点手脚,在灰色地带赚点外快,那也就罢了,绝不可败坏国家的制度。尤其是事关中央財政收入的盐利、茶酒等间接税,张巡得爭取以后国家年收一亿以上。

若是能恢復到一亿二三千万,还是那种不把老百姓折腾死的,有可持续性的一亿二三千万,这带寧想完蛋都难。

斩了一个李酉孙,整肃官场好几年,高低也算李酉孙立下了一份功劳。按理说確实应该私下里赏些什么的,所以张巡顺其自然的以为李淑真有心和娘家结亲。

“二郎的心思在天下,妾的心思,只在闔家团圆。”李淑真心中无私,那说话自然平易。

“矣,对了—”张巡对著侍立在门口的,先前李淑真送给自己的四名侍女中的一人招手。

年前张巡出发去河北前,有一个播种成功了,这会儿肚子都已经大了起来。张巡的想法很简单,要是这肚里是个女儿,那便指腹为婚,许给老李家的子弟。至少让老李家下一代还是正三品的駙马都尉,显荣高门。

给第三代一个足够时间的机会咯,三代还不能出一个会办事的,那就不是张巡或者李淑真的错了。

“妾在此谢过了。”李淑真连忙起身行礼。

“今晚二郎就吃烙饼吧。”

被张巡扶起的李淑真,笑著表示她等下亲自去给张巡烙饼,白面里面再掺和点绿豆面,软,香,还有一点点嚼头。

这回真是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咯。不过张巡不捲大葱,几名侍女专门帮著,用鸡炒的蘸酱来配。张巡还问咋炒的,李淑真直说你一个大丈夫,管好国家就得了,

哪有问晚上吃的蘸酱咋做的?

说得张巡哈哈大笑,这个家还分工有不同是吧。把对过两个坐著的好大儿都笑愣住了。这爹搁这儿笑啥呢?吃烙饼也能吃乐?

谈,对了,到今年这会儿春申已经七岁了(虚岁)。张巡得为他取大名,並且预备册封他为太子的事宜。

望著颇肖乃父的春申,张巡想著应该要为他找个师傅开蒙。正好出阁读书,接受教育,慢慢的积累政治资源。等到个二三十年后,张巡证腿,他正好接班。

“春申当取名了,你意如何?”引张巡端起汤碗,饮了一口,询问正在看两个儿子吃饭的李淑真。

“总按陛下的心意便是。”册立太子,事关国家大局,李淑真就不叫张巡二郎了,叫陛下。

“我同我兄长,所用的不过是个走字边。二房的张三兄弟,他们用的是士字头。无有什么特殊的。”

稍微回忆了一下,老张家几房亲卷,每一代起名似乎没有说什么固定的字辈,只固定一个偏旁,剩下的自由发挥。所以张喜和他弟弟张嘉,连名字看起来都差不多。张巡和张逞还好一些,但意思其实很接近参考张楨的名字,那下一代就是木字旁的。要不要和老张家本房用一样的偏旁呢?或者说是硬造个把偏旁出来,免得將来春申继位称帝,天下还要避讳。

最典型的这种字,有两个比较有名,一个是“”,日月当空照。还有一个是“”(hudng),大人在明堂,为皇。据说是赵匡胤造的,真偽不知。

反正这种字,生活里完全用不上,皇帝拿这个来起名,民间就毫无避讳的困难了。因为这俩就不是字,硬造出来的。

想了想,张巡还是决定不要搞得太离谱了。就延续本枝的偏旁,以木来为春申取名。

一个后世网络上的烂梗,突然跃入张巡的脑海,梓辰。

哈哈,后世说幼儿园班里小孩起名字,八个梓辰,七个子涵,即便有字不同的,但是音相同的不少。

不行不行不行,春申是绝对不能叫张梓辰的,那太丟份了。真要是传到后世,有人就拿张梓辰这个名字用典了。

“不如用『榕”。”张巡望了望春申。

“取何意呢?”李淑真把李圆放下,认认真真的同张巡討论。

这是国家未来皇帝的名字,春申又嫡又长,绝不可更易,那为他取名就得郑重。

“榕如木麻,其荫十亩。”张巡微笑著解释。

这榕树號称独木成林,以一株而变百株,宽广容大,生生不息。张巡这一代是打天下的一代,到春申这一代,就是治天下的一代了。令百姓滋繁,令四方茂盛,那都是做皇帝应尽的责任。

天下太平荣茂,何等的好祈愿呢。

“唔,陛下所言有理。”李淑真想了想,认为张榕这个名字可以的。

而且“榕”这个字的出现,绝大部分环境下,都只和榕树有关,其他的方面是完全用不到这个字的。那么以此为名,就不会影响到老百姓的一般生活。

榕树也不需要改名,树而已,难道还有皇帝和一颗树枢气?让人避讳自己的名字,那是为了显摆皇帝的威权,叫人臣服。哪有皇帝叫树臣服的?说出来都不像话。

朱八八当了皇帝,也没让民间把猪改名啊。这玩意儿主要对人,人之外无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