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456.吉大王再拜帅印(2/2)

很好,接下来討论谢堂的问题。谢堂既然想要去接掌鄂州镇,要出身有出身,要资本有资本,甚至连中军五千人都是现成的。

朝廷中的文天祥並不反对此议,陆秀夫也没有反对的立场。这二位虽然十分亲善张巡,但更爱这个大宋国。带宋走正常流程,任命新的帅臣,还是有一定实力的帅臣,他们確实没有反对的理由。

所以现在就明確一点,谢堂完全居於李庭芝之下!

谢堂本人认可,谢太后和小皇帝赵也表示会降下圣旨明詔,確认这一点。而张巡担忧的就是李庭芝半道死了,谢堂是直接接枢密使元帅的差事,

还是以荆湖两路安抚制置大使·副元师的身份,继续作战?

枢密使给李庭芝做可以,给谢堂做不行。枢密院的这张主座很重要,不能交给旁人。

这会儿又是赵湿张口,如果李庭芝半道不虞,那就请他的兄长吉王赵是出来当都元帅。谢堂仍旧是副帅,张巡仍旧是前营排阵使。

行!

亲王掛名元帅,遥领大军,张巡则在前线实际指挥作战,不接受谢堂的任何干预调遣。谢堂也不能直接接李庭芝枢密使元帅的差,这个方案可以接受。

现场就写圣旨,然后封存在政事堂,如果李庭芝不虞,那就立刻启封下发。

顺道请吉大王赵是过来,张巡朝他行个礼,又要共事了,总得见一面。

於是张巡的哥哥张逞被请了进来,他不是知制誥嘛,当场擬草稿。在场能说得上话的人都一一瞧过,確认文本內容无误。誉写一份,符宝郎加宝,

政事堂宰相加印,流程走完封在一个玉匣之中,就掛在政事堂的牌匾下面,

教眾人都瞧见,以防篡改。

別看张巡当场拦了谢堂,可谢堂还是笑眯眯的,且不说他本来就爭不过吉王赵是。单单是能够执掌鄂州一镇,就令他心满意足了。

谢太后可没几年活头啦,他现在紧赶慢赶入镇,只要谢太后还能挺上三五年,他徐徐收拾,未必不能在鄂州站稳脚跟。

到那时即便谢太后逝,他们老谢家手中有兵有权,总有机会再出一个谢宰相或者谢皇后的。

重点是趁著现在谢太后还在位置上,赶紧完成权力的转移。为老谢家捞取充分的政治资本和军事基础。

玉匣封好,吉王赵是也被从人换扶著走了进来,

歷史上赵是这会儿已经因为落水、惊惧、风寒等原因病逝了,但如今活的好好的,正是拔高个的年纪,实岁十二,虚岁十三,小大人一个啦。

文天祥同赵是分说明白,赵是倒也落落大方,罗圈拜向诸位臣工,又向谢太后和赵行礼,表示全凭主上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