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重编教材,火药试炸(2/2)
田信的心臟狂跳起来。
他知道,黄月英用短短数日,凭藉惊人的聪慧与毅力,完成了一项足以改变世界进程的壮举。
而这一切的根源,是他带来的、这个时代完全无法理解的科学方法论。
“舅母之功,当载入史册。”田信由衷地讚嘆。
他小心翼翼地从罐中取出少量纯化的硝石,那冰凉细腻的触感,仿佛握住了未来的雷霆。
他与黄月英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期待。
田信亲自將纯白硝石,与早已备好的、研磨得极为细腻的硫磺、木炭粉末,
按照他脑中那个精確到极致的比例,缓缓混合。
他只取了一点点,小心地装入一个掏空的细小竹筒,留下一根浸过油的麻线作为引信。
两人寻了一处远离所有建筑的空旷土坑,四周早已清场,並备下了数桶清水与沙土。
田信將那枚小小的竹筒放入坑底,用泥土稍稍掩埋。
他深吸一口气,点燃了引线。
火苗“嘴”地一声,沿著麻线飞快地窜向土坑。
“砰!”
一声沉闷的爆响,远不如想像中那般惊天动地。
坑中的泥土与碎石被掀起了一捧,冒起一股夹杂著刺鼻焦糊味的青烟。
黄月英清丽的脸上闪过一丝难掩的失望。
田信的眉头紧锁,快步走到坑边,不顾尚存的余温,捻起一点燃烧后的灰烬在指尖细细搓捻。
那粗糙的、未完全反应的颗粒感让他心中一动,又凑到鼻尖闻了闻那股刺鼻的硫磺味中夹杂的木炭气息。
他闭上眼,脑海中飞速闪过关於火药製造的零碎知识片段。
“颗粒接触面—反应速率—·
几个关键词串联起来,他猛地睁开眼,脸上的错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恍然大悟的兴奋。
他看向黄月英,眼神中没有丝毫沮丧,反而充满了自信。
“我明白了。”
“不是配比不对,是混合不均。”
他解释道:“三物干混,其间必有空隙,颗粒大小不一,故而燃烧不畅,威力大减。”
他一边思索一边说道,仿佛早已预见到这一步。
“下次,將三物分层铺好,加入少量水或酒,以水力石磨缓缓研磨。”
“如此,三物便可在湿润状態下混合得无比均匀,晾乾之后,威力定然不可同日而语。”
“此法,可称之为湿法研磨,且更为安全,不易在研磨时因摩擦生火而炸裂。”
黄月英的眸子再次被点亮。
田信的神情却变得无比严肃,郑重地对她说:
“舅母,此物乃开天闢地之凶器,慎之,慎之!
黄月英感受到了他话语中的分量,肃然应下。
与此同时,成都城西。
昔日的旧武库,今日的官办学堂门前,早已人头攒动。
汉中王亲自下令,凡家境贫寒、年十四以上、聪慧向学的子弟,皆可报名入学。
学堂之內,管吃管住,有孟公这等大儒亲授经义,更有田从事传授安身立命的实用技艺。
这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飞遍了成都的每一个角落。
无数穿著破旧衣衫的寒门少年,在父母期盼的目光中,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他们的眼中,闪烁著一种对未来的、卑微而又炽热的渴望。
队伍的远处,几辆华丽的马车静静停靠。
“汉中王此举,看似仁德,实则乱政之始。”
车內一人轻晃著手中的犀角杯,语气冰冷,
“今日教这些泥腿子识文断字,明日他们便要妄议朝政,凯我等世代相传的官爵田產了。”
“这哪里是办学,分明是在动摇国本,养虎为患!”另一人抚著鬍鬚,眼中满是鄙夷:
“看著吧,不出三月,这些贱民便会哄抢度日,將那学堂闹得鸡飞狗跳。”
“到那时,便是我等拨乱反正,请汉中王废了这荒唐之举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