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重编教材,火药试炸(1/2)
第131章 重编教材,火药试炸
田信將自己关进了王府书房。
整整一日。
孟光那声振聋发的棒喝,比襄阳城头的箭雨更能让他惊醒。
他手握真理,却忘了真理若不能化为凡人能懂的言语,便与怪力乱神无异。
地上,散落著一卷卷被他亲手废弃的竹简。
那些耗费心血的定理、公式、图示,此刻在他眼中,都成了自以为是的笑话。
他吐出一口浊气,將胸中的焦躁与沮丧一扫而空。
重新铺开一卷空白的竹简。
这一次,他没有写下任何定义。
他只是用最细腻的笔触,画了一根槓桿,下面架著一块石头。
图旁,他写道:“欲以小力举重物,当效此法。此为槓桿之理,投石机撼城,亦源於此。”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他又画了一艘漂於水面的木船,和一块沉入水底的石头。
“万物入水,皆受浮力。浮则力大,沉则力小。”
“昔有异人,浴於木桶,观水满自溢,豁然开朗,悟得此理,乃知格物致知之大乐。”
他巧妙地將阿基米德的故事,安在了一位不知名的汉代异人身上。
至於那让孟光都头疼的《数学初等》,更是被他彻底揉碎,化入了寻常的烟火气中。
他不再罗列枯燥的公式,而是编出了一段段朗朗上口的歌诀。
“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他將后世的启蒙之题,化作军需官清点粮草的实例,又將丈量土地、货物买卖、点算兵员等日常事务,一一编成算术游戏。
他像一个最耐心的蒙学先生,將脑中那座巍峨的知识殿堂拆成一砖一瓦,再用这个时代最朴实的泥土与茅草,重新搭建起一座人人都能走入的学堂。
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试图直接灌输未来知识的先知。
而是沉下心来,真正站在这个时代的蒙童面前,思考如何为他们推开一扇窗他时而为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而拍案叫绝。
时而为如何將一个公式融入生活而苦思冥想。
甚至在梦中都在与那些陌生的符號和古老的文字搏斗。
这种心力上的巨大消耗,远比身体的疲惫更甚,让他双目虽布满血丝,眼神却愈发清澈明亮。
这日午后,一名僕役匆匆来报。
“田从事,夫人急召!”
田信心中一动。
夫人,自然是黄月英。
他放下刻刀,连手上的墨跡都来不及擦拭,便快步赶往城郊的秘坊。
秘坊之內,往日的杂乱无章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心安的秩序。
数十个陶罐分门別类地摆放著,每个罐子上都贴著木牌,用工整的小字记录著日期、原料配比、熬煮时长。
黄月英一身素裙,髮髻略显散乱,清丽的脸庞上带著几分熬夜的疲惫。
但那双眸子,却亮得惊人。
她没有寒暄,直接將田信引至一排陶罐前,指著其中一个,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德远,成了!”
由信顺著她的指引看去。
罐中,静静地躺著一层厚厚的结晶。
那晶体,洁白如雪,纯净无瑕,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闪烁著细碎而迷人的光芒。
与上一次那浑黄黏稠的污物,判若云泥。
“你那『控制变量”之法,果然是格物至理!”
黄月英难掩兴奋,指著木牌上的记录,如数家珍。
“反覆试之,日夜不休,终得其法!”
“原来这提纯之效,非莱不可,且以蜀中青皮莱为最佳。”
“五斤粗硝,需配三斤切碎的莱,文火反覆燉煮,撇去浮沫,静置一夜,
便可得此纯白之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