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决策(1/2)

第393章 决策

周文调走后,节帅府剩下两位总兵,四位参将。

一总兵三参将在前线,节帅府坐镇一总兵和一参将以应对突发情况,王信已经很久没有亲自带过兵。

“张吉甫的意思是”王信语气缓慢,在节堂的案几后神色凝重,“撤回所有军队。”

“让我们放弃关外?”

汤平猛然抬起头,怀疑自己耳朵听错了。

王信点了点头。

众人神色难看,曾直皱着眉头问道:“如果我们不撤回呢。”

“断绝大同商道。”王信叹了口气。

曾直脸色更加难看,直接打击大同七寸,被断绝商道的大同,恐怕一个月也坚持不住。

“那就打出去。”

汤平气愤道,被断绝商道的后果太严重,“朝廷敢这么干,不管大同几十万百姓死活,那么咱们还呆在这样的朝廷干什么,坐以待毙不如杀出去。”

众人沉思。

要不要造反,已经是高层之间一直盘旋的思考。

还是不要造反的好。

大同的底子太薄,保留现状,让大同继续发展下去才是最好的结果,以大同现在的势头,发展的时间越久,实力只会越强。

“打出去恐怕也不容易。”严中正提醒,“宁武关加强了兵力,看来就是对咱们的防备。”

宁武关扼守大同与山西之间的通道,地势易守难攻。

历史上李自成率几十万大军朝大同出发,在山西与大同之间的宁武关,被周遇吉四千人马打的灰头土脸吃尽苦头,一度差点自闭。

虽然有周遇吉带兵打仗勇猛的缘故,但也从侧面证明宁武关的易守难攻。

现在宁武关有一万守军,哪怕对大同军有信心,可也没人敢说能一定拿下宁武关,更不提要付出的代价——得死多少精锐才能填平此关两旁的山涧。

南下之路不通。

东边的宣府和蓟州各有三万营兵,分散驻扎各边堡,同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谓是燕山锁链,牢牢阻挡一切外来之敌。

历史上宣大蓟三镇都是主动投降了李自成,所以李自成顺利入京。

后来大清主力军队在山海关之外,靠着关宁军的奋勇厮杀,做到了在野外一波带走李自成主力和这三镇兵马,天时地利“人和”皆占,顺理成章的拿下三地。

与当初努尔哈赤一鼓作气拿下整个左辽一样的因果。

辽东的精兵也好,卫所兵也罢,都在沈辽丢完了,其余辽左各地无兵可用,面对后金军队与日后的大清军队,连守城的人都凑不出来。

之所以没有顺势吞掉辽西,是因为当时的后金实在消化不了战果,鲸吞整个辽左让后金失去了继续征伐辽西的力气。

东进之路不通,南下之路也不同。

总不能西进,那更是死路,越打越穷,原本就是为了获得物资,结果倒好反贴了出去。

“有一个办法。”

汤平狠下心,严中正皱眉,果然,只听汤平说道:“攻打平刑关,从此处进入山西尽快拿下代州,然后一路南下太原。”

平刑关在大同东南与山西东北交界处。

这个平刑关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平型关大捷的地方,靠着地势给了日寇狠狠一个重击,最难的不是险要,而是位于太行山脉。

“按照汤总镇的想法,恐怕要抛弃一切物质装备,轻装出行,然后一路打下各关站稳脚跟,否则缺乏后续物资,面对敌人反扑恐怕撤回来都难。”

严中正不认为是个好办法。

汤平当然也知道不太好,态度果断,“如果朝廷敢断大同的商道,那无异于宣战,既然是战争,必然想尽一切办法获胜,为了胜利不惜代价。”

走到这一步的话,大同就算胜了,付出的代价也太大。

众人都不愿意开口表态。

哪怕汤平自己提出的方法,但也心里嘀咕,这才刚开始,为了打开通道就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就算把山西打烂了又还能走多远。

“用红夷大炮试试。”

王信轻轻说道。

众人一惊。

佛郎机,鸟铳都是新仿照的火器,在战场上作用很大,极大提高民兵们作战能力,至于红夷大炮,因为运输太难,关外作战用的不多,效果并不好。

“节帅有何想法?”严中正连忙请教,刘通和汤平都竖起耳朵。

打仗的思路,节帅往往有出人意料的看法。

王信也不是瞎说。

他想到的是大清,大清虽然在山海关外头野战一波带走大同与山西兵力,最后轻易拿下整个山西,但是在攻入陕西的时候,李自成还是做了许多准备的。

大清军攻入陕西遇到了很多坚强抵抗,各处受阻,如无意外,双方僵持下去,千里补给的大清军必然因为缺乏粮草功亏一篑。

到时候李自成不光可以打败大清军,还能趁势收复山西,稳住了山西就稳住南边的河南。

湖广和山东也不会彻底落入大清手中。

局势可能就发生逆转。

至少大顺不会输得这么快。

一切的根源在红夷大炮。

大清攻打京城与山西时候,各处望风而降,没有让红夷大炮发挥作用,但是红夷大炮依然运到了山西前线,抵达陕西潼关的红夷大炮发挥了巨大威力。

曾经大顺军一度占领上风,甚至做到主动攻击清军,结果当红夷大炮开炮的那一天,潼关因此失守。

点破线破。

引发了大顺军的大溃败,为大清军再一次消灭大顺军主力立下汗马功劳。

李自成没有见过红夷大炮,毫无防备,最后带着身边的亲兵急匆匆难逃湖广,以至于慌不择路,在湖广山里被乡野团练给捅死了。

任何武器都有它的利弊,以及正确的使用场景。

攻破宁武关就是红夷大炮正确的用法。

从澳门葡萄牙人手里采购一门红夷大炮需要四千多两银子,从牛心山李师傅炮厂订购一门红夷大炮只需要八百两,这些年里,在王信的提议下,李师傅炮厂每年生产三门红夷大炮,提升到每年生产七门,这两年才降低到三门。

“大同军拥有红夷大炮三十二门。”

“大同到宁武关四百里的路程,就算红夷大炮运输难,十五天内也可以运到,最迟不超过二十天。”

“三十二门红夷大炮,一夜之间摧毁宁武关,趁着周文措手不及,各处军队分开,不能及时集结的机会,突袭山西拿下太原,让山西军队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

严中正仿佛听天书似的。

汤平和刘通笑的合不拢嘴,真要是能做到一夜拿下宁武关,给大同军争取更多的时间,大同主力趁着朝廷反应不及的机会,能占多少城池就是多少城池。

大同精兵多,装备也精良,可以快速扩张,虽然会导致战斗力下滑,但转守为攻消化国事的局势下,问题会小很多,大家更有信心。

只不过,严中正怀疑道:“红夷大炮真能一夜之间拿下宁武关吗?”

这个问题很关键。

如果不能,拖得越久,山西和朝廷反应过来,或者宣府做出反应,让大同陷入首尾难以兼顾之态,将会又是一番局面。

实际上大同实力太浅。

非要以一己之力对抗朝廷,不光成为众矢之的,也步步维艰,曾直虽然不懂兵事,但是也能看得出几人的困惑,不禁感叹,“还是想办法和朝廷缓和一下吧。”

说到这里,众人又沉默了下来。

节帅府在京城最大的势力当然是四大家,既然要缓和,当然需要在朝廷有自己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