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番薯(1/2)
第392章 番薯
骆驼山北边不知名的一处地方。
因为有一处水泡子,军士们把它叫做水泡子,于是舆图上标注成为了水泡子,叫做水泡子的地方不少,于是用军队所在的营命名。
石家水泡子。
顾名思义,营总姓石。
大同军镇里姓石的营总只有一个,叫做石敢当,所以这里便叫做石家水泡子。
既然叫做水泡子当然就有水。
安置了一个哨队,驻扎了九十人,分了一千一百多只羊,每天都要出动放牧羊群,还要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胡人。
这些羊属于前套地区的牧民们,那里原来的牧场不够用,太大的地方牧民也放牧不过来,于是这些牛羊分配给了军队。
随行而来的还有几名牧民,他们是三十六户牧民,也就是羊主人们中选出来的,指点和带着军士们如何放牧,以及各种事宜。
士兵们每天可以喝羊奶,偶尔还可以杀一只羊。
但是等灾情结束,他们回去关内的时候,羊群也要还回去。数量依然是一千一百多只,只能多不能少,所以羊群生小羊是大事。
有羊奶喝,偶尔还有羊肉补充,可因为粮票的限制,大家每日也不能吃饱,三五天才能吃饱一顿,每天还要干活。
夜晚出来巡逻,白天看顾羊群,还要操练,收到匪情还要出去搜寻。
晴空万里,万里无云。
如常的天气。
哨官得知小队在外发现了胡人,并且已经追了出去,连忙亲自带队出发接应,留下一半的人手保护营地。
营地里不光有帐篷和羊圈,士兵们还扎了栅栏。
四五十名士兵守着营盘和羊圈,比在野外和胡骑硬碰硬更有优势。
追了十几里地。
有二十余人的周兵和胡人在缠杀。
你追我赶,你绕我退。
时不时互相射箭。
双方几十骑散布在整片土坡,比几千步兵交战的范围都要大。
哨官一刻也不耽误带着同袍杀了进去,分成了数股去截杀胡骑。
胡骑们见周军来了援兵,也毫不犹豫的退走。
这回是真退。
一方打马狂奔,一方拼命追赶。
都是草原上的马,周军骑术要差一些,但是马料里有不少精料,而且周军的装备更精锐。
“嗖嗖嗖。”
追了一路,时不时互相射箭,留下对方三条人命。
“停。”
哨官下令不再追了。
一连三天,大家精疲力尽。
“胡人比我们更累,再坚持会说不定就追上他们了。”有人不甘。
哨官摇了摇头,“他们是逃命,再累也比我们能坚持。”
此话一出,那人便不再反驳。
“都还有多少口粮?”哨官第一时间统计队伍里的物资,营盘里缺乏物资,本就没有多少,只够大家伙吃一顿的。
“希望那伙人饿死在大漠里。”吃了半顿,有人骂道。
大家跑这么远,谁都没有余粮。
他们能有一顿,胡人可能连一顿也没有,不知道怎么坚持回去。
哨官没说话。
也没抱希望。
人比野兽耐糙多了,找点野菜,吃点草根,或者抓到一只地鼠什么的,总有办法,如果实在是运气不好那就杀马。
三天后。
他们终于回到了营地,一个个饿得前胸贴后背。
“你们可算是回来了,再不回来,我们就要出去找你们了。”留下的队长抱怨道。
去接应寻找他们,还是留下守着羊左右为难。
大家饿了几日,可也无法放开吃。
不过羊奶多了不少,大家喝了许多,肚子里有了东西,一个个才活了过来似的,然后队长从怀里掏出一张告示递给哨官。
“这是什么?”
“营总那边送来的,是节帅府下发各营。”队长笑呵呵说道。
有人念。
“收到朝廷军费合计二十四万七千一百三十六三钱二分银。聚众昌两成军中分红,常例九万两,因灾情影响,实收五万两”
“支出其三,商人运粮食到大同,抵扣进出口关税,合计支出十四万五千三百七十二两六钱三分银,得粮二十九万一千七百一十六石。”
整张告示仿佛一张账册。
节度府的收入,支出,各项占比等,虽然不是每一笔都详细的列出来,但是开支项却很详细,大家一目了然。
“这玩意给我们看干什么。”回来的士兵笑呵呵道。
第一次看到这种东西,士兵们都很好奇,翻来覆去的看。
“我的乖乖啊,大同有七八十万人?”
有士兵惊叹。
这可是大同啊。
“谁让咱们这里救治灾民们呢,所以地方灾民都往咱们这里跑,也亏他们千里迢迢能跑来,大同的路可不好走。”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
他们辛苦了几日,这两日就不安排他们干活了。
但是哨场里就九十人,大家都要干活,第三日,刚刚打了一场小胜仗的军士们,如常的起床去干活,把羊圈的羊群放出去吃草。
“哟呵!”
士兵骑在马背上,大声的喊道,心里的心情仿佛也都发泄了出去。
“咩咩咩。”
“咩咩~”
羊群从士兵们身边经过,往有草的地方赶去。
——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不是你们节度府说的吗。”一名里长极力辩解,“他家欠了我钱,我只不过是为了让他还钱,哪里有错?”
督察队见多了这种事,审问的队员面无表情,“是啊,杀人偿命。”
那里长愣住了。
“我我.”里长挣扎道:“以前都是这么做的,凭什么你们说改就改。”
“以前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道理一直都在,只不过你们与一些官吏勾结而已,而不是你们做的一直是对的,从古至今这个道理没有变过,是你们变了,不是道理变了。”
里长说不出话来。
脸色堵的通红。
菜场口高台上的血啊,最近几个月洗都洗不掉了。
谁家不怕!
可是各个通道都有人盘查,除非什么家业都不要,偷偷的溜出去,可如果没有家产,他们溜出去不也成为了流民?
里长抱着侥幸,威逼乡民,没想到还是被胆子大的乡民拼命告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