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番薯(2/2)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督查员越是平静,说出的话越是让里长心惊胆战,畏之如虎,“你的罪行已经足够杀头抄家,想要弥补的话,不光要按时缴纳罚款罚赃,还要主动交代揭发,比如是谁在衙门里配合你,把杀人的事情给抹平了。”
“交代了,我可以活命吗?”里长怕死。
“你能不能活命,最后要看节度府的审判。”督查员淡然道:“但是你的表现,以及立功的程度,对你的判决可以起到重要影响。”
“我我交代。”
里长放弃抵抗。
自己的罪名十个砍头都不止,所以还要全家流放,家产充公。里长想活,如果实在活不了,给家人留个不要流放的结局也是好的。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如果官府带头遵守,那么百姓们是绝对支持的。
大同的做法,虽然带来了不小的骚乱,但是外地的商人们走南闯北,什么事物没有见过,不光是最能接受新事物的群体。
如果他们不能享受特权的话,就会是最期盼公平公正的群体。
因为庞大的利益下,商人远百姓有动力。
薛家分出来的十几家粮菜行,很快受到商人们的热情参与,有些人更甚至来到节度府,要求节度府应该放开限制,不应该让薛家独揽,凭什么薛家不参与竞争就能得到。
闹到最后,王信亲自出来说话。
因为薛家帮了忙,不过也承诺,薛家手里的几十家粮菜行,五年后会重新承包,各家公平竞争。
如此这般,商人们才消停了下来。
“我没有意见。”薛宝钗毫不犹豫的回答。
王信十分舒心,主动说道:“你们薛家占了先发优势,人才和市场,以及资金都要比别家优先,没道理竞争不过别家。”
但是薛家如今无疑是垄断地位。
靠着节帅府的支持垄断,五年后等于放弃垄断,平等竞争,必然要付出大量的成本,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薛宝钗一样认可自己。
月余来。
王信越来越满意,这才叫做盟友。
杜松无言以对。
要说大同的生意,他也是亲自参与,可如今因为东家的原因,眼看着大房超过二房,这种无力感,从小在二房长大的杜松心里很难受。
“你此次回去,我派一队骑兵送你。”一则不放心路上安全,二则也是表明对薛宝钗的支持。
薛宝钗觉得从王信身上学了许多,认真道:“海外采购粮食的事,我会亲自去处理,以及去福建打听番薯的消息。”
王信点了点头。
这就是自己的短板,虽然自己在大同可以做很多事,但是出了大同,自己的声音就发不出去。
但是贾府和薛家可以。
贾府在大周各地都有姻亲故旧,一封书信就足以催使,而薛家虽然没有贾府的势力,但也有商道存在,亲力亲为的话倒也能做到。
至于番薯的功效。
番薯在美洲已经是成熟的农作物,否则西班牙人千里迢迢带番薯到吕宋种植为了什么?
总不会是为了做农业研究吧。
正是因为番薯的产量高、耐旱、耐瘠,不像小麦和水稻对环境和耕地条件高,比如平整土地,开挖沟渠等,所以番薯是高产、易种、耐旱性价比最高的农作物之一。
西班牙人在自身人手不足,而土著手里粮食少的情况下,才要把番薯带去吕宋,同时在码头严查偷带番薯的商人,发现者绞刑。
不光如此。
为了尽量保护番薯不被流出,番薯只种在远离码头,西班牙人自己的根据地周边。
至于土著粮食为什么会少,因为如果粮食多的话,土著人口早就遍布各处,哪里有空余的土地轮到西方人去开发。
而番薯在原时空是大明走私商人冒死偷带回国的,这个时候离西班牙人在吕宋种植番薯已经过了几十年。
走私商人不被知府待见,托了人请求见面别拒绝。
然后自己一个人用几根番薯藤在老家种植,不到十年就在家乡推广开,三十年以内福建全境普及,五十年以内普及南方,一百年以内普及全国。
在没有官方组织下,民间自发普及了。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外来作物能如此快速,且普及性如此庞大,然后有了清朝的人口大爆发,万历末期引进,最后便宜了康熙。
十七八世纪就是番薯的世纪。
番薯的确很多缺点,但是在如今的时代,这些缺点根本不是缺点。
见王信没有别的交代,薛宝钗第二日离开。
同样的车队,但是身边有了一队打着大同军镇旗帜的骑兵保护。
不过薛宝钗不是很相信会有这样的农作物,但是对江南推行大同十年抵押券还是很有兴趣,一个银票行,一个粮菜行,再加上一个债券行。
想到王信说的一些道理,结合自己的想法,车厢里的薛宝钗有些按捺不住了,恨不得立刻去展开。
财通天下。
“薛家的人已经走了。”
“王信除了那几日陪薛家小姐在外,平日里不出节度府。”
周府。
管家小声的说道。
周世明躺在长椅上,整个人面如土色。
“李李源回了信没有。”周世明凄惨的喊道,“我要他的信。”
“应该快了。”
管家有些畏惧。
自从少爷被杀了头,周家被罚没了大量的财富后,连其他几名少爷都受到牵连,府里只剩下老爷一人。
老爷从来不谈王信,但是时刻都在联络外面,特别是朝廷那边。
周世明懊悔。
当初为何要支持王信,真后悔啊,周家有今日之劫难,全因为自己当初的贪心,怎么就瞎了眼啊。
“你放心。”
周世明知道管家想要什么,看到管家脸上的犹豫,周世明无声的笑道,“我写的信,你都看到过,周家的关系一定会用给你儿子身上。”
管家脸色松了下来,儿子已经去了国子监读书。
就算实在考不上,也能以国子监生的身份混个官身,但是,背后需要关系极大。
如果能考个功名的话,那前程就更大了。
“关内只有不到两万大军,李大人是兵部部台,他必然知道如何对付大同,到时候泰山压顶,不怕压不住王信。”
“住口。”
周世明恶狠狠道。
谁也不许提,以免打草惊蛇。
此时。
王信有一名故人前来找到。
“祁英豪。”王信万万没有想到。
祁英豪变得沉稳了许多,从以前的仇恨走了出来,罗明都死了多少年了,笑着行礼道:“大帅,多年不见。”
“哈哈哈。”
王信笑着拍了拍祁英豪。
“在下受人之托,前来见大帅。”
“谁?”
“首辅。”
王信恍然。
祁家以前是张吉甫的人,属于门下走狗的那种,否则罗明也不会如此仇恨祁家,重回江南第一件事就是杀祁家祭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