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接管(2/2)
没有人说话,周圭低着头。
徐宁来到周圭面前,“少东家,还记得我吗?”
周圭抬起头,不认识眼前的人。
“你以为杀了人可以只手遮天,为了你的事,我跑了整整两个月,你知道吗?你家死在牢里的那名护院,他的老家在河南,我也去了。”
徐宁差点死在了路上,冷静的说道:“现在跟我们走一趟。”
“凭什么?”
既然被认出,周圭也不再藏着,毫不畏惧的站起来。
“督查院督查一切,人命关天,命案必破,节帅府大帅亲自签发的条例,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没有任何人可以意外。”
“他王信说的话就是王法了?”周圭破罐子破摔,冷笑道:“难道想当反贼?”
“走吧。”
徐宁懒得废话,“杀人者偿命,有理走遍天下,别说节度府的规定,你如果真要提大周的王法,按大周律你的行为可要是抄家杀头的。”
周圭愣住了。
他懂个屁的大周律,什么时候冒出这玩意?
犯不犯法,难道不是官老爷说的算?
众人看见少东家被带走了,越发的慌乱,幸亏晚上送来了稀粥,虽然吃不饱,可肚子里有了东西,大家心里安心了一些。
“完了。”
粮铺管事摇了摇头,看来少东家也有失算的时候,不知道外头怎么样了。
灾疾四等。
人命关天!
大同节度府持战无不胜,保家卫国的口号下,封存大同境内所有粮食与肉菜。
每家只能保留一石六斗九升米。
其余全部充公。
恢复粮价一两银子两石米。
由节度府按人头发放,妇孺老幼等,平均每人每月二十斤米的粮票,另外带骨羊肉五斤和一斤下水的肉票,只有持有相等数量的粮肉票才能买到粮食和肉。
四州七县的所有粮行,粮食价格按照一两银子两石米收购平价卖出,在人命关天的道理面前,最大程度减少商家的损失。
同时薛唐粮行改为薛唐粮菜行,接管四州七县城内所有的粮行,合计五十五家。
其中十五家对外放开,符合调价愿意承包的商号可以报名。
计划三个月内落实。
形成薛唐粮菜行为主,其余粮菜行为辅的局面,并且有督查队抽查监督,一旦发现私下专卖,或者触犯其他规定,给予响应的惩罚。
一条接一条。
每条都详细的很,说明节度府并不是赌气或者临时的举措。
特别是薛唐粮行,这家不起眼,原来转为士兵提供粮票的商行,原来是在这里等着。
粮票运行已经两三年,储备了足够的经验和人才。
周世明坐在回家的轿子里,想着白日里节度府大厅里的热闹,所有人都惊呆了,佩服的有、不满的有、仇恨的有、反对的有、支持的有.
节度府还是如以往的风格。
商业的事交给商业。
而且哪怕是薛家也做不到垄断,必然开个口子给别的商行。
谁都想垄断,但自家做不到垄断的时候,当然就不希望别人垄断。
只是,每个月平摊二十斤粮票,六斤的肉票,这能吃饱吗?
轿子里的周世明忍不住盘算。
吃不饱,绝对吃不饱,但是不至于饿死人,恐怕还得自己想想办法,挖野菜什么的,否则这么饿的话,谁能受得了。
王信的想法,大家也都看得出了。
把所有的粮食都集中起来,每个人缩衣节食,然后全力开荒自救,等于把以前用在军队和灾民的法子推广到所有人头上。
所以王信并不是针对周家。
而是他早就打算这么干了,都已经提前在做,一步一步来,每一步都走的极稳。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充足的经验和人才。
记得王信刚刚来大同的时候,那时候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将军,结果就扳倒了坐镇大同二十年的节度使冯庸,现在更不得了啊。
周世明回到家,才知道自家的铺子被封了。
府里的人也找不到少爷。
最后,有人跑来送信,周圭被抓了。
周世明茫然的看着屋子里慌乱的家人们,陡然眼前一黑。
“老爷!”
“老太爷。”
“快请大夫。”
周家大院乱成了一锅粥。
今夜注定了是不眠之夜,整个大同,无论是大户还是百姓都在讨论。
王信倒是没有指望能把所有的粮食都收上来。
大户们还能针对。
百姓们还真能一家家上门去收不成,除非建立公社才能做到把百姓们家里的粮食收走,否则就只能去抢了,王信是万不会这么做的。
而且百姓们家里也没有多余的粮食。
这年头家里能有多余粮食的那就是富人,反正普通百姓是做不到的,偶尔有个幸运儿也影响不到大局。
“节帅。”
“督查队那边送来了一件案子,关于周圭杀人的案情。”有名吏员走来,脸色露出为难,提议道:“周家太过瞩目,不宜动周家,不如放过周家给个人情,更好保证粮菜行的落实。”
王信看了眼那吏员,淡然道,“依法办事。”
那吏员低着头退回去。
外面。
督查队的院子,一间杂房里。
周圭等了好几天。
除了几个督查员审问过他之外,每天都在拿出新的证据,虽然周圭一言不发,因为说的多错的多,但是面对铁证如山,周圭知道自己不开口也没用了。
难道自己这要被杀头?
按照白日里的徐宁所言,自己会被公开审判,审判完毕后公开杀头。
周圭手脚冰凉。
怎么会这样,按照道理,王信不该以胜利者的姿态来见自己,然后狮子大开口吗?
周圭睡不着,心里恐惧,仿佛坠入冰窟。
虽然督查院没人虐待他,但是督查院那种一视同仁,竟然把他与别人看做一样的态度,更令他愤怒,以及恐怖。
“我要见我爹!”
周圭突然在窗户边大喊起来。
周家背后那么多关系,还有兵部尚书李源,要抓紧时间调动起来,否则就来不及了。
必须展现周家在朝廷的力量,震慑住王信,至少让他不敢乱来。
“叫什么叫?”有人被吵醒,不爽道,“你这几日很懂事,你要是不懂事吵闹,就把你转移到小黑屋里去。”
周圭忍住了。
越是小人物越不好轻易得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