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三大营(1/2)

山东蓬莱。

龙山。

此处左黄水,右义井河,南托北曲山,多年前,倭寇猖獗时,此处修建了重堡。

只要龙山不失,倭寇就无法深入内地。

后来倭乱平息,时光匆匆,各处兵堡年久失修,多处不堪使用,早已荒废。

从蛮族全夺辽东开始,当地官府上奏朝廷,请调钱银修葺各处,虽然获得太上皇同意,但是朝廷调拨的钱粮不足,始终不曾大兴土木。

直到金江镇兴盛,不等地方催促,朝廷主动拨下大量的物资,并且调派各军,成立龙山大营。

官员们对问题视而不见,但不代表他们是傻子。

蛮族再强大,也无力渡海来攻打此地,从此处威胁京畿,因此做个样子,上下糊弄一番了事。

倒是金江镇,以其水师规模,如果平辽侯作乱,有能力运送大军渡海来袭,不得不防。

王伉不说话。

“你觉得平辽侯真的会造反?”

据他所知,致仕归乡的前任山东右布政使,也是偏向金江镇的封疆大吏。

赵洪范拱手行礼说道。

他对平辽侯非常忧虑,认为此人必定是乱国之人。

“啊。”

谎言只需要说一句即可,说太多了,反而容易出错。

“不过是撞到运气罢了,一个普通武夫,如何当得抚台的夸赞。”

但是。

“但是银子是没有的。”

謝正仁打断了吴兆元的话,露出意味深长的眼神。

“我听说他们还吃人肉,你看他们长的人高马大的,不吃人肉怎么长胖,被他们骗去的灾民,肯定不少人被他们吃了。”

能和官员对抗的,只有勋贵,当勋贵势弱时,文官必然压过武官。

“平辽侯必反!”

突兀的话,令赵洪范发怔,不知道话从何来。

“王头。”

但是家国不能亡。

吴兆元闻言,内心挣扎。

看上去没有变化,实则内心激烈的碰触。

“现在反,金江镇为我大周之大患,日后反,金江镇为我大周之掘墓者。”

赵洪范让王伉改变了心意,觉得此人说得对,平辽侯的确会造反,但是他想的不是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要避开这个问题。

朝廷积弊,当治。

拱手礼就是其一,如史记记载,周亚夫就向皇帝说道,身穿铠甲的将士不行跪拜礼,以军礼参见。

还有贾府,史府,王府……

“你有运道。”

王伉眼神里充满了羡慕,继续说道。

金江军的军制脱胎于周军。

哪怕是他赵洪范,也不敢提此事,只敢提出,应当学习金江军的作战方法,提议整编新军。

他敢反对吗?

自己一个小小的把总,连和其说话的资格也没有。

“天津、蓬莱、登州三大营的作用,你我皆知。编练新军谁也不知道结果好坏,万一有差池,你我都担当不起啊。”

听说金江镇办军学校,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低层军官,赵洪范了解一番后,认为有大利。

唯独赵洪范不这么认为,他说忠顺王做得对。

龙山重新热闹了起来,到处都是军士。

勋贵最大的旗帜,贾府早已势弱,军中根基一扫而空。

“自己得想办法调走,走之前,还得捞一笔养老的银子。”

随便拎出一个,都是他仰望的对象。

“知道此地的人越来越多,迁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例如杨家店,就是杨姓的人家开的店,人们都这么叫,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地名。”

王伉营中五个把总,赵洪范属于有能力,又有眼力的人,因此王伉高看其一眼。

龙山大营有两万余军队,营总不下十人。

赵洪范指着棚子。

直到忠顺王出现,才使得他松了口气,但是结局让他惋惜。

军礼因人而异,有的将领要求严格,单独提出要求双膝跪拜,一般情况下,下属们也不会拒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吴兆元堆着笑容,连忙说道。

吴兆元喉咙被堵住了。

金江军就在隔壁,金江军军制的好处谁都看得见,就是没人说话,没有提出要改。

有名士兵羡慕说道。

“你又来催我了啊。”

“末将心急如焚,还望王头谅解。”

“修葺城墙的款子,自有规章,而编练新军的款子,我倒是有个主意。”

“金州能活人啊。”

有能力又会办事,还是自家手里的将领,吴兆元作为总兵,需要手里有一两个能打的人才。

“自古以来,带店字的地方,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人的荒地,后迁来一户或者数户,开荒开店,给过路的人提供食宿。”

但是他很绝望。

王伉点点头,没有责怪赵洪范。

随后使劲的点点头。

当年。

当然。

“你们看,每年都要运去那么多人,前一批饿死了,后一批补上。”

“你们知道此地为何叫做杨家店吗?”

得知赵洪范前来求见,知道他的来意,让人带他进来。

比起国内的人,要健壮不少。

他赵洪范生在大周,长在大周,承蒙皇恩,世代食君之禄,与国共存亡。

和其他的将领不同,赵洪范对士兵们非常好,从来不欺负士兵。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甚至不少的文官,都为其张目。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虽然没有机会亲见金江军,但是从那些人的行事作风,也能聊胜于无。

他们大老粗胆子虽大,哪里又能比得上文官们的操作,既要吃,还要自己背锅。

吴兆元这等高级将领,早已看清楚形势,投靠了朝廷大佬,否则哪里轮得到他来担任龙山大营总兵。

他身后数名士兵纷纷摇头,没人回答的上来。

“开春啊,朝廷会下拨两笔专项银,一笔编练新军,一笔修葺城墙,你治下出了个人才啊。”

赵洪范是东昌世袭的千户,东昌属于山东,是京畿和山东接壤的地方,受征调至龙山大营服军役,授职把总。

赵洪范又惊又喜。

是不知道危害吗?

知道。

士兵们低声骂道。

“听说金州的百姓,每天都能吃饱肚子。”

见手下们神情木讷,赵洪范无奈的叹口气。

而龙山大营兵制混款,留下了很多上下其手的漏洞。

赵洪范平静的说道。

最浓重的场合,例如祭奠等,就是双腿跪拜礼。

王伉想听听赵洪范的解释。

如今还是秋收后,就有这许多的流民,等到来年开春,又是不可计数的流民抵达此地。

“抚台高见,的确不能编练新军。”

“不,你还是派人呈交文书,我会批复,下拨这笔款子。”登莱巡抚謝正仁一脸的老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