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天下就是天下(1/2)
治国之策。
唐清安身为薛家学徒,自小没有读过道学,认了些字,学了几部商典。
也没有天赋,没有钱,更没有条件去读书。
所以治理金江镇,除了吸纳大量的底层读书人,例如冯胜之,顾应时,谢有成等等,然后就是自己结合后世的所见所闻,结合历史知识,一路摸索走到今日。
金江镇是他带领的,但不是他一个人建设到如此的地步。
“派军队入内地?”
谢有成惊讶道。
“后勤怎么办?”
“难道指望国内官府供应吗?据我所知,不少明军作乱,都是地方官府导致的。”
大周的规矩。
“哦。”
程之信嘛,后来风头渐弱,这几年更是没了音讯,军司上报辽西的公文,见过一次的他的名字,想起了他调去了国内。
不但想起了程之信,还想到了战死的罗明。
军队行军抵达汛地,当日是不提供粮草的,这个规矩,被很多地方玩出了不可思议的操作。
兴修水利,大力屯田,让金江镇获得积蓄。
他需要面对流民军,大周朝廷,林丹汗,以及上千万的灾民。
虽然父亲一向鼓励他提问,可是他越来越不敢问。
可能和他的经历相关,金州机密行走出身,性格谨慎。
中国之中,意思为天下之中,所谓中国,顾名思义,即为中央之国,统摄八荒的意思。
小时候在母亲强硬的压迫下,学会了顺从,获得了朝臣们的称赞,但等他亲政的那天,儿时的表现,只坚持了数年而已。
“让他进来。”
虽然有不少的先生,特意教导他,但或多或少显得格格不入。
谢有成走了,唐清安收回视线,默然的看着舆图。
“天下就是天下。”
唐晏乾老老实实的回答道,没有不懂装懂。
当初罗明坚守小凌河堡,抵抗蛮族大军攻打多日不倒,最后功败垂成战死。
和冯胜之,以及顾应时不同,谢有成做事风格,更多的是考虑将军的想法。
以教化稳定人心,以武力消灭野心,双管齐下,使得地方长治久安,恢复太平。
妻妾成群,大宅子,家里金银财宝无数,乃金江镇之主。
只需要派两营金江军入川即可。
“程之信?”
自己是圣人吗?
真正实际控制地方的乡绅,从思想到生产资料方方面面受乡绅控制的百姓,才是最难治理的。
唐清安还惋惜了许久。
唐清安没有特意去夸奖,也没有特意去批评,不要把小孩子当做小孩,特别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平等的对待他的人格。
“是,父亲。”
对于古人的学问,唐清安从来没有瞧不起。
这让他非常开心。
不等谢有成解释,唐清安已然明白他的意思。
金州衙门的挂饰,受节度府所影响,常以舆图挂之,唐清安此处,更是挂了不少的舆图。
后金的眼里,汉人并不是自己人,是需要各种手段分化,愚民,防备,打压的对象,而他的眼里,汉人是自己人。
有的流民军残暴至极,对百姓残暴,对自己人也残暴,晚上睡觉都需要警惕的睁开一只眼睛。
父亲的话,让唐晏乾又想起了流亡的经历。
京畿官员为了节省粮食,对调来京畿的军队,一日一个调令,这样各地的官府,就永远不需要为客军提供粮草。
“辽西将领,以前魏毅此人在锦州时,提拔的年轻将领。”
唐晏乾从军学堂放学归来,没有回去家中,而是先来节度府,跟随他的随从,在外面等候。
如此骁勇之将,死得实在是可惜。
那他的手下们,大多数的人也必定手段残忍,不讲仁义。
唐清安话锋一转。
想起来了。
作为父亲,他希望能把自己的儿子们培养成才。
“战争是老百姓最不愿意的,所以权贵不可轻易使用,使用的权贵,要怀着悲痛的心情,取胜更不可自鸣得意,因为自鸣得意的权贵,必定以杀人为乐。”
“天下本就是一统的,不存在分分合合的说法,所能分合的,不过是世俗的政体。”
父亲跟他说,以后他每日从学堂回来,先到节度府读书一个时辰,然后再回家。
“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能,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的基本一致。”
正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正是因为古代之天下的概念,所以中国无论历史中的分分合合和,各方势力最后必定追求的是天下一统。
“儿子,跟我来。”
后果就是不少的军队哗变,自行溃散,糜烂乡野。
在先贤的认知上,后世的学者,做出了一代代的更新,例如前世历史中的王阳明。
当然不是。
唐清安没有提对儿子背书的看法,而是继续说道。
朝鲜的经历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危亡。
名字有些熟悉,但又想不起是谁,唐清安皱起眉头。
知子莫若父。
包括各地军队入陕,入川平乱,发生过不少这种事,前车之鉴没有官员们学会吸取教训。
孩子会按照你的要求做,因为他弱小。
“父亲。”
但无论是由国内提供粮草,还是金江镇自己提供粮草,都是无法实现的问题。
“程之信在四川?”
不可能学习后金入关的那一套。
例如前番蛮族全夺辽东,京师戒严,调兵入主京畿。
不是做了好事必定有回报,而是事物的结果,必定是因为过程的发展,有脉路可寻。
“将军,长公子来了。”
小冰河时期,最大的难题就是粮食,是赈灾救民,以及瓦解消灭旧有的生态,带去金州模式。
金江军想要顺利入川,只有一条路。
因为他前世的职业经验,知道强硬的灌输,永远只能让孩子流于表面。
“世俗的政体,是基于天下之上的,并作为天下的一部分而存在,现实的政体固然有分合,而天下本身是一统如顾。”
例如历史上的万历皇帝。
“尝试一番吧,我再让林如海上疏朝廷,弹劾四川之事,双管齐下,看否能见成效。”
孩子们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杀戮易,治理难。
唐清安看了眼唐晏乾翻开的书本,上面是历史内容,关于各朝各代的故事。
“是的,他在四川,因为战功卓越,已经被朝廷提拔为参将,手里握着四千辽西军。”
现在入关。
最大的两幅,一副是世界舆图,一副是大周舆图,还有其余的朝鲜舆图,奴儿干舆图,草原舆图等等。
古人对于战争,有高度的认知。
下班后再带着孩子一起回家,多年都是如此。
自从他去军学堂读书,因为年龄的原因,不是从头开始读书,而是直接跳级。
例如戚家军。
唐清安知道唐晏乾能听懂那些话。
因为什么呢?
他教过的班级中,有九岁的孩子,已经懂的拉拢人,主动邀请他的孩子,去参加一场官方的活动,并且带他的孩子去他家里,亲手蒸了一道食物款待。
有因必有果。
更有军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