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金江镇的发展(1/2)

第434章 金江镇的发展

十年前,辽阳城比沈阳城大。

十年后,沈阳城比辽阳城大,

节度府仍然留在金州,但是沈阳的地位日益突出,不论是管理科尔沁草原,还是控制奴儿干司。

比起辽阳的地理,沈阳的作用要更大。

经过冯胜之,顾应时等的商议,向将军推荐了原旅顺知府朱文,担任沈阳城知府。

从小吏做起,八年间,一路升任金州兵备道佥事,屯田道官,旅顺知府。

不但是节度府信任的自己人,也相信他能应对沈阳复杂的形势。

奴儿干司幅员辽阔。

含括了科尔沁部分草原部落,各部蛮人,逃入的汉人,吉里迷人、苦夷人,苦兀人,达斡尔人等等。

老奴征战八方,多次派军东征,打败收服了众多的部落,除了极远的高山老林沼泽,苦寒之地外。

那么对奴儿干司置之不理,连百姓都没有的奴儿干司,如何能说是大周的奴儿干司呢?

不论是治理奴儿干司,还是未来远征多尔衮,或者剿灭赫图阿拉城,都需要往奴儿干司填充人口。

将军和巴图鲁汗定下了双方结盟的誓言,不代表下面的人没有意见。

为了储蓄渔获,金州城沿着护城河,修建了不少的冰窖。

辽阳,沈阳田亩充足,地理优越,但是人口不足,可以建议岛民迁移到此两地。

说实话。

几名台吉哇呀呀的大喊大叫,朱文面不改色,让通事帮忙询问,他们是哪些部落。

又奴儿干司环境恶劣,辽民们在辽东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开垦田亩。

几名台吉带着数十人,在兵堡外驻扎,他们还真不怕。

由通事帮忙翻译。

但是你们知道,我只是一个知府,虽然倾向各位,但是此事我做不得主。

他抬起头,定下了主意。

建议把乞列迷族,北山族,海西族,叶赫族等族派往各岛,替代原来的辽民,恢复各岛人口。

来自哪里,何事不满,目的是什么。

那人告知,原来是关于草原逃人涌入辽东。

新金的后方是金州城。

理应恢复各族,让其回归旧地,恢复旧制土司制度,向金江镇提供税收和兵源。

巡视完了新金。

不久。

不过朱文做了几年的官,当官的本能还是有的,拖字诀可以解决大多眼前的问题。

“各位台吉的要求,本官已经清楚,我们金江镇和科尔沁草原是盟友。

台吉们被朱文的热情感化,都觉得是自己人,因此没有怀疑,痛快的告辞。

突然。

如此是符合金江镇当前的需求,不然这些留在辽东的部落,只能消耗金江镇的粮食。

大周的百姓流民遍地,四处乞活,草原的牧民生活艰辛,往南求生。

特别是临近冬天,草原的牧民经常会逃入南方,以前辽东都司收拢,后来老奴收拢。

清晰明了。

两万福建移民,已经安置在辽阳,建议以后的移民,皆安置在沈阳一带,优先恢复沈阳的人口。

随着金江军的胜利。

例如以前开发海岛,除了少数的岛屿,大多海岛的水源不足,岛上的生活条件也不好。

特别是草原部落,制度松散,不像内地。

作为成熟的官员。

不过镇江的冰窖,不只是储蓄渔获,也会在夏日的时候,为渔船提供冰块,最大程度的保证渔船收获的渔获不腐烂。

清除了参与过屠城,手沾人命的刽子手后,还有人口二十余万,需要安置和管理。

随着辽东田亩的增长,各岛的辽民纷纷回到了原地,除了极少富庶的岛屿,还有众多的岛民要求回归家乡,导致岛上人口不足。

带了多少人?有没有发生冲突?”

两者是一样的。

两者也是一样的。

此事朱文还真解决不了。

他为将军争取了一个冬天的时间,来定下此事的调子。

盐场的盐工,矿场的矿工,长白山的伐木工,渔政抹盐工,船工,采集人参的参客,还有济州岛马政等等。

朱文不但没有放众人走,还宴请了众人一番,才让台吉们高兴的回去。

不同的是。

金州城有官员与将领们的家眷,军学堂的学生,还有女子学堂的学生。

好像什么都说了,但是细想下来,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送走了闹事的台吉们,朱文继续回去,处理自己的公文。

朱文走访了各族后,回到书房开始写下他的建议。

但是他又不能惹得几名台吉翻脸。

向粘此等人,他们所带领的部落,就和大周相隔很远,哪怕越往北,河流越少,土地越荒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