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新合军(1/2)

第433章 新合军

金江镇的陆军。

五人为一伍,二伍为一什,三什为一队,三队为一哨。

水师则不同。

每种战船的编制都不一样,例如二号福船。

甲板上,每五甲士兵为一哨,每甲长管士兵十名。

这是战兵的编制,重要的一方,另外重要的是职业兵。

捕盗一名。

捕盗的职能,和船长相似。

舵工两名,缭手三名,扳招一名,负责操纵“招”,协助控制航向,上斗一名,位于桅杆顶端望斗上的瞭望手,椗手2名。

虽然西方的工匠没有说,藏了他们的小心思,我却是听说过,这种船已经是六十年前的产物。

每一舷侧各装载有七门四磅炮,在船首与船尾部的炮位各拥有两门两磅炮。

听到将军的要求,众官员,包括船政的官员,都没有面露难色,反而认为理所应当。

不同的是。

你们是什长的头,什长是士兵们的头,全什盯着什长,什长们做什么,士兵们就做什么,明不明白?”

不但要学习金江军的作战方式,更要学会说汉语,以及熟练军中的指令。

西方最早的火器,就是阿拉伯人仿造宋朝的飞火枪,突火枪,制作成的“马达发”。

当然。

虽然只有六十五人,但是各司其职,包括战兵也是负责不同的作战岗位。

镇江城外。

为明朝创造地雷,水雷,各种爆炸物奠定了基础。

但是为了发挥最后的作用,把这些淘汰的战舰,投入到了东方。

例如大火药包,其实宋朝就有了。

“先让蛮丁们熟悉各军令,腾出学习其他汉话的时间。

刘兴祚和葛世峰在朝鲜多年,两人知根知底,虽然葛世峰才二十余岁,但是刘兴祚很信任他。

设立了宝船厂,龙江船厂,黄船厂,马船厂,广船厂等等分厂,遍布江淮,济川。

朝鲜军是从原来镇守镇江,后来镇守辽阳的五千朝鲜军挑选出来的士兵。

唐清安等船政官员介绍完后,才提出了他的看法和要求。

例如吕宋的西班牙人,他们在当地的舰船,大多就是这种型号,是西班牙总督手中最精锐的力量。

毒烟球内装有砒霜,巴豆之类的毒物,燃烧后形成的烟雾,可使地方兵马中毒。

“有一百名军校生,加上两百名熟悉情况的朝鲜军,总算是勉强保持了进度。”

打大周的水师,虽然他们有他们的优势,但是大周的水师还没有落后时代,靠着船多人多,仍然打败了这些国家。

他当然知道西方国家的战舰,已经开始装载数十门的真正的舰炮。

也有同样的新兵营。

所以目前的金江镇水师,足够在近海的海域,对抗其余的势力。

不然的话。

但是他现在没有太多的资源投入到水师中。

所以你们不光要把它摸透,还要发扬光大,用咱们优秀的技术,结合西方优秀的技术。

到了十六世纪上半叶。

葛世峰没有浪费时间,询问刘兴祚,营中训练的情况。

新修建的一处兵营。

很快。

唐清安不懂如何造船。

不光如此。

十五世纪下半叶,海禁政策下,大明不在制造海船,西方开始缩小和中国的船舶技术。

中西结合,不但要达到它的水平,更要超过它的水平。”

现在的英国人正在侵占广东虎门,如果没有意外,也会被大周水师打败。

唐清安从旅顺的船厂开始巡视,然后巡视火炮厂,兵仗局,火器坊,铁厂……

葛世峰归营,带着他的新职务,金江军把总,成为刘兴祚的手下将领。

长七十英尺,宽二十英尺,吃水九英尺,排水量大约为一百五十吨。

唐清安知道鹈鹕号。

而金江军的水师战船,红夷大炮只装了一门,安置在船首,另外千斤的大弗朗机炮才六门。

但是他知道。

唐清安指出了方向,就不在多言。

人人都会说汉话,习惯了金江军的旗帜与号令。

比起当年的金州水师,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

“虽然暂时不会列装,但是你们应该都看得见它的优势。”

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造船厂。

其中有八百名蛮丁,两百名朝鲜兵,在新军营编练。

其余的火器更多的是近战之用,论火力远不如西方国家的战舰。

在朝鲜的刘兴祚,调离了朝鲜,成为新合军的营总。

毕竟不通语言,加上还要适应新的军令和作战方式,当然不是几个月就可以达到的。

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现在的英国人,前三者都在太上皇时期入侵过大周,先后被大周水师打败驱逐。

众人纷纷安静下来。

他的目的地是镇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