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内讧(2/2)

不过这回周围的山中可没有太多的野物,野物们早就学精了,躲入了更深的山中。

不知不觉,金江镇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

并且亲自参与接应辽民的行动之中,如果不是一些口音的不同,和金江军的将领毫无区别。

一年多的时间,凭空养活数十万人,需要消耗数百万石的粮食,谁也没有这等本事。

朝鲜卫所军的将领,当众嘲笑一声,这些忘记自己身份的人,带着自己的手下离开。

“至少数十万。”

朝鲜卫所军负责警戒,和驻扎营地,镇守镇江的朝鲜军,负责接应辽民。

朝鲜国内的卫所军,军纪败坏,在朝下国内行军,就是沿路骚扰朝鲜百姓。

仿佛他们真的是金江军,已经忘记了他们原来的身份。

河对岸。

五千镇守镇江的朝鲜军,加上亲近镇江军的数千三部义军,金江镇已经能影响朝鲜军队了。

这些差点被拆掉的棚户区,又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多年的熏陶下来,他们自认为自己是金江镇的人,心中早已认平辽侯为主。

然后连山关,通远堡,斜烈站,凤城,镇江这条迁移的路线上的大小兵堡,都设立了粥棚,帐篷,以供应无粮之民和辽民休整。

营口的唐清安,皱起了眉头。

五千朝鲜兵合军之初,还能做到面和心不和。

所以权申旭很快做出了应对。

已经了然于心的朝鲜将领,向对面冷冷的说道。

如今因为这件事,导致彻底的分裂,连双方的营地都分成了两部,互不往来甚至敌视。

周围的辽民这才醒悟,此人好像不是汉人,而是朝鲜人。经过这么多的时日,这里是朝鲜兵不是金江兵,已经传开了。

此地的形势,数百里外的镇江很快做出了应对。

辽民立刻哭诉。

除非蛮军立刻回援后方,阻止辽民的逃散。

就这两部势如水火的朝鲜军,权申旭没有丝毫的信心,能应对蛮军的进攻。

惹得朝鲜将领大怒,下令捉捕这些违反军纪的人,而对面的士兵身后的将领终于露面。

如此两便,各做各的差事。

无数的辽民,重新涌入了这里,此地又开始了多年未有的喧哗,到处都是人。

就如国内受地主欺压的百姓,平时如何私下唾骂,但是但凡有新的变化。

此人竟然说的是朝鲜话。

“怎么回事?”

驻守镇江的朝鲜军,两位千总黑九和大山赶来,听到权申旭的命令,他们没有反驳。

所以辽民们又慌了起来。

一边向金州请调粮食,一边派了官员,亲自到汤河组织辽民,并安抚辽民。

这数十万辽民,哪怕手中有粮的,但是要坚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有新的收获。

等到明年的时候,蛮族将无法保持八旗兵,因为无人可以供养他们了。

五千朝鲜军,两千五是驻守镇江多年的朝鲜军,还有两千五是朝鲜国内的卫所军。

“他们欺负辽民妇孺,被我们拦住,还想打人。”

而是立刻布置手下的人接管此地。

金江镇的城外以北,有大片的无人的棚户区,都是当年留下来的,有官员建议拆除,后来经过商议,得以保留下来。

以此可以更加稳固家族的权势,至于对朝鲜的影响,他们如果在乎,朝鲜也不会贫瘠如此。

对持的朝鲜兵不干了,纷纷怒斥对面的朝鲜兵。

所以这数百万石的粮食,现在金江镇就要考虑,不能等到明年,不然就会陷入被动。

更令权申旭忧虑的是,这驻守镇江的朝鲜军,私下说起话来都用的汉语。

士兵竟然也会用汉话回答,令周边的辽民心中的石头落下了些,不像刚才那般彷徨。

所以还得指望大周。

只一个公正二字,就值得二人死心塌地的跟随,更不提其他的待遇。

不然等问题发生的时候,是已经改变不了了。

这些辽民还以为帮他们的朝鲜兵是汉人,对方说的口音虽然有点奇怪,但众人都听得懂,是当地话。

这个大字,稍微挤出一些水分,就足够周边富裕,哪怕这个大字,已经挤了无数回。

“军粮要留下来。”

唐清安拍了拍舆图上,海对岸的登莱码头,这两地,有上百万,甚至数百万的物资。

“金江镇接下来一丝不苟的配合忠顺王,他要海州就给他,我们以此换取这些物资。”

众人听完将军的意见,立刻开始按照此思路,布置接下来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