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等待“李团长”(1/2)
第164章 等待“李团长”
支撑游击战除了地形,更需要情报。
而辽民都是金州军,镇江军各小队的情报来源,前方何处敌人,军力多少,平常巡逻的路线等等。
唐清安无力发动大战,蛮族同样也无力发动大战。
历史上毛文龙根基不稳,被蛮族大败,逃入了朝鲜皮岛,蛮族以镇江索之。
物资短缺,兵力不足,几次游击战都因为蛮族占据地利而失败。
因此。
哪怕辽左义民无数,对蛮族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却因手无寸铁,无法形成合力。
内部困顿,外部无支援,哪怕如矿山之民高达数千的各处,最后还是被后金一一屠杀灭之。
蛮族得以顺利的搜刮物资,屠杀辽民,度过了这几年物资缺乏的难关。
殿内立马安静下来。
战场上,一方是瞎子,一方是明眼人。
蛮族熬赢了,几年后就能腾出手,重新聚集了物资,二十万大军可以随意出击。
而如果自己熬赢了。
“既然如此,夫君为何又把这些精锐军士散发出去,导致这番的伤亡。”
金州,镇江,各地周军疯狂的举动,令蛮族侧目。
有城池可守,虽有指挥失利的原因,却对蛮族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可见战力的下滑。
“这金州的唐将军,是失了心智吗?”
随后沈辽重新聚集了十几万大军,其中大多都是新兵,也是训练已久,最后又被蛮族歼灭。
虽然认为此人资质中上之才,不过此人每有创新之举,令他颇为顾忌。
前番有所收获的队伍,不少都遭到了惨败,退回了长白山脉里。
才能乱而又不乱。
冯胜之来劝他。
“我看你是被他的名声吓住了,真是胆小之极。”
唐清安摇了摇头。
又如那天纵英才冠军侯霍去病。
不光蛮族被打蒙了,连唐清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部队现在都在什么地方。
唐清安说了句秦可卿不懂的话。
反而是金州镇江的几万精锐之兵,才是蛮族忌惮的。
这两万七千精兵,才是他唐清安在大周声名赫赫的根子。
“只要能尽灭金州镇江精兵,耽误年余又如何。”
作为家里的女主人,尽心的装扮家里,唐清安当然不会粗鲁的阻止秦可卿。
金州城。
才是他敢小觑天下英雄的底气所在。
蛮族先后打败了大周合计四五十万兵,又如何会惧毫无战斗力的百万辽民。
同样,金州镇江这两万七千营兵,经历数次战火的老兵老将,才是唐清安四年里,攒下来的最重要的“家当”。
“可随着这些周兵的骚扰,各处辽民胆子越来越大,恐怕会对我们搜刮辽民之策造成影响。”
不然百万辽民一下皆反,就算屠戮殆尽,物资却也没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也有压力。
游击游击。
两万七千营兵啊。
如果再来一次萨尔浒之战的伤亡,蛮族如何经的起呢?
到了蛮族攻打北镇,北镇同样有十万大军,基本都是新兵,朝廷补给兵器物资无数,也是久经训练。
分步骤而来,犹如温水煮青蛙。
两万七千营兵,是金州镇江的根基,如果这两万七千营兵伤亡过重,以后如何保住金州,镇江。
而金州兵,镇江兵,有各地辽民的加入,他们带来了当地的情报。
而各处义民因为越来越多周兵支援的消息,越发的坚韧起来,当辽阳附近都出现了周兵的迹象后。
听到代善对皇台吉的讥笑,众人都默不作声,不敢插手两人的事。
老奴虽然病了,但是他戎马一生,从无到有建立国家,蛮族中威望无良。
游击战就是要第一时间发现战机,捉捕战机,根据战机临场应变。
一则兵力损失过多,二则粮草短缺,三则队伍混乱不堪,有些失去把控。
对于军国大事,秦可卿虽然平日里精明,又如何能懂这些事,仔细的听着夫君的话语从中学习,以跟上夫君的脚步。
就算让金州收拢了百万辽民,难道还能指望这百万辽民为他打仗吗啊?
“妇人之言。”
皇台吉反驳道。
他本族才多少人口,没有几百万辽民供给他搜刮,如何供应的起二十万大军。
“熬。”
秦可卿忍不住担忧道。
黄台吉迟疑道。
秦可卿宽慰道。
众人的担忧也不是凭白来的。
几年来。
而金州,镇江,辽西未来都会陷入守势,疲于应对。
“哼。”
他们原先的计划,就是通过搜刮治下数百万辽民,积蓄大军所需,然后全夺辽东。
这就是唐清安要升三大分守大将的原因。
而且都经历过兵训,入了营再由将官们训练几个月,不也就好了么。”
金州,镇江,不管是那个城池,都是比不上这两万七千营兵的重要性。
这近三万经历过数年战事,又淘汰了老弱,剩下来的精锐老兵们,由三大分守大将的调度下,各营总的派遣下。
她知道夫君近日来,不像外表所表现的平淡,既然愿意跟她说话,就可着劲的分解他了。
一个又一个小队被灭,引起了上下的担忧,开始劝诫要保守一些。
辽民不光要消耗金州的物资,而精兵的伤亡,又会导致金州的战斗力下滑。
唐清安带着秦可卿在院子里。
“以消灭周兵精锐为主,看看他后续的举动吧。”
蛮族八旗,蒙古骑兵,汉军,虽然无力远征,但是即然在腹地,还是能运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