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辽左的风云(1/2)

第163章 辽左的风云

“我思来想去,各营总之中,你是有全局观的将领之一,所以我想要跟你加加担子。”

终于听到了自己早已等待多时的话,朱秀又激动,又不安。

金州军中。

原先势力最大的是复州,金州两地反正的将领和军队,其次则是东海营军兵。

至于辽民将领,当初不过是添头罢了。

随后几年。

东海营军兵规模越来越大,辽民出身的将领也越来越多,当收复镇江,裁军万人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势力最大的当然是东海营出身的将领。

其次是辽民出身的将领,至于原金复二州反正的将领,在军中的人数已经不多了。

富户之家留九件衣服,中户之家留五件衣服,贫户之家留三件衣服,至于辽民衣不蔽体,蛮族则不管。

既然负责一方,当然会有更多的制衡,不如当营总那般的自在。

辽民出身的将领,朱秀已经是其中一位营总,不管在金州军,还是镇江军,都是高级将领之一。

“这番叫你来,就是和你提前通通气,不过你要牢记我的话,加了担子也会受委屈。

朱秀虽然还不知道具体的事项,不过他心里有所预料。

金州,镇江各地军兵调整完毕,军队有了更大的主动权。

晴雯捧着靴子套上唐清安的脚,唐清安听到秦可卿的话,忍不住笑了一声。

“滋,命令原亲卫营队长万三升任亲卫营哨官。”

“滋,命令原营总武震孟升任辽左东北分守大将。驻守镇江,包括朝鲜各岛三营,分别是陈凯武,李伯升,李齐。”

唐清安要提拔三员分守大将。

整个金州军,镇江军,从无到有都是他一手建立的。

没有衣服穿的辽民妇女,还需要出门到田间做活,只能趁着天没亮出门,躲在田里干活,到了夜间才敢归家。

以他如今的威望,不至于此,谁敢对他有异心?谁有实力来生出对他的异心。

“呵。”

金州,镇江各地连续大规模的调动,引起了复州,岫岩,凤城,云阳各地的骚动。

朱秀没有虚情假意,回复的很诚实。

听到朱秀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而且真的没有疑虑,唐清安满意的笑了起来。

老者痛苦的闭上眼睛。

搜刮的物资包含了所有,连辽民身上穿的衣服都逃不过。

“滋,命令原亲卫营哨官李道信升任亲卫营把总。”

“滋,命令原营总朱秀升任辽左东部分守大将。镇守辽左东部三营,分别是李胜虎,张薄,彭大海。”

“如此欺负我汉族无人。”

“他心里有人。”

春间当雪深丈余,人烟几绝之时,自开源,铁岭,抚顺,沈阳,辽阳,鞍山,海州,营口……

三位分守大将,不负责各营日常管理,只负责各营,管将不管兵。

金州守军,营军,各处兵堡,骑兵,合计一万五千人。

“将军请放心。”

靠近长白山脉,远离沈辽腹地的难民,或趁着夜色而逃,或趁着在田间而逃。

唐清安知道秦可卿又打起了主意。

回到了家里,唐清安疲惫的睡下。

见状,秦可卿也不再追问刘承敏的事,又提起了唐展望。

旅顺口岸,大小长山岛处,设立水师兵备道,调大小战船两百六十艘为训练船,负责当地善水性民夫兵训。

本应该记入史记中的惨烈悲壮,却非常的缺乏,只留下一些或者间接传闻,或是零星碎片。

而为了未来顺利扩军十万,现在就要夯实基础,不光是方面大将,哪怕军中将官都要提拔更多。

如此等到了扩兵翻倍后,不会导致战斗力大幅度下滑,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水师。

因为老奴限制辽人持有铁器,老者举着拐杖,六个儿子手持木棒,趁着蛮人在田里放肆,一路的打杀过去。

这番制度不过是常规罢了,就像渴了要喝水一个道理。

兵少官多,就是为了未来扩军做的准备。

唐清安摇了摇头。

“滋,命令原营千总于志,陈宏升任为营总。”

镇江吗,李胜虎,武震孟,陈凯武都有资历。

六个儿子纷纷点头。

“是谁家的姑娘?你作为他大哥,为他去说亲就是。”

驻守金州水师营,营总沈有容,水兵两千人,大小战船一百艘

驻守镇江水师营,营总严正中,水兵一千五百人,大小战船七十艘。

而辽东的屠杀,当地数百万辽民,被屠戮殆尽,活下来的人十不存一,也就导致了相关的故事,文字都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滋,命令原骑兵营千总陈玉,升任骑兵营营总,镇守辽左东部。”

眼前的人如果是眼的话,肯定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锅碗瓢盆”的。

“滋,命令原亲卫营把总汤升任金州副将。”

“滋,命令原亲卫营侍卫李如靖,徐聚费,赵学颜,潘驯升任亲卫营什长。”

金州军和镇江军,名副其实的分家了。

“滋,命令原营总陈凯武,调任镇江主将。”

南方的屠杀,因为还有活下来的人,或口口相传,或写下日记等等,虽然经历了近三百年的文字狱,也无法掩盖。

如果继续提拔,那将会超过绝大多数人。

和各位将领该见的都见了,心里已经有了认定。

金州不用提,当然是二弟刘承敏。

忍受的了委屈,才能有大前途。”

“加了担子可不一定是好事,需要你能忍受更多的委屈,为了我,也为了几百万辽民。”

“他们的事不急。”

打了几年的仗,军中涌现出来的人才很多,但是觉悟高的却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