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京城弹劾(1/2)

第121章 京城弹劾

金州的百姓被组织起来,开始出城支援各处抢收田亩,而金州城里管理的也越来越严控。

大军本来得胜归来,是一件欣喜的事情,如今上下都布上了一层压抑。

都是经历过战火的百姓,很多人内心明了,战事要来了。

“夫君。”

秦可卿大着肚子,满脸委屈的看向丈夫。

“你可有哪里不舒服?”

唐清安停下脚步,一脸关切的问道。

秦可卿摇了摇头。

她只是十分的挂念夫君,而夫君得胜归来,竟然越发的忙了起来,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

唐清安见状,并没有不耐烦,反而温言宽慰了几句,正要离开时,秦可卿才又说道。

“我大哥把我们调教的好。”

宫殿内。

“你大哥识人的眼光不错。”

平时怎么也无法对上眼前的人,因为这人给他的感觉向来平和,像一个宽仁的具有智慧的老者。

见状,陈德言把桌面的茶水端走,然后展开舆图,竟然是辽东的舆图。

“我大哥一片公心,为朝廷收复失地,立下汗马功劳,是大功臣。”

“我肯定是比不上我大哥的,就连我二哥,我也是望尘莫及。”

向来视自己为绝顶的贾敬,对金州的将军,终于知道此人不是自己的棋子。

贾敬也看到了这点。

两万大军留守镇江,这些兵将的家眷当然不安。

随后河南御史上疏,“镇江之战颇为儿戏,全不做大局,将疆场轻于一掷,不知何以为捷报?而金陵有人上言为奇捷,不知所谓也。”

他虽然读圣贤书,高中进士,但并不是老学究。

而如果只提他如今的根基,贾敬还不足惧,可怕的是此人的根基是他一步步走出来的,其中没有一丝的运气。

连金陵那边都不在上疏辩解,仿佛放弃了金州将军。

“放心,我既然敢回金州,就是因为对金州有信心,如果没有信心,我早就派人送你回京城了。”

金州将军又立大功,光复了镇江,该如何赏赐。

只是打压大哥的功劳,不是对大哥不满就好。

陈德言心里颤了颤,这是大哥原先跟他和二哥说的数字,而贾敬是如何得知的。

他这辈子除了佩服大哥之外,就数这庙里的山主,论眼光竟然不比大哥差。

“夫君在哪里,可卿就在哪里,生死与共,绝不苟活。”

唐清安看出了秦可卿的忧虑,立马解释说道。

秦可卿听闻,摇了摇头。

如蛮族大军攻打,极难守住,如此地反失,不但导致老奴恨辽,屠戮辽民,灰辽民之心,且寒朝鲜之胆,夺西河之气。

例如徐寿福家的,邓兴家的,江万化家的等等,他们的家眷无法不担心。

他才真的看清楚了贾敬,果然如传言般,春生秋杀的果决之人。

陈德言斩钉截铁的笑道。

安抚好了秦可卿,唐清安不再停留,带着亲卫们去府衙办差。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这才是真正的贾敬吗。

贾府如今和大哥牵扯极深,不提贾府三小姐和大哥的婚事,贾府的关系网用了多少在大哥身上,这是撇不清的。

金州副总兵唐清安,欺骗国家北上,却是渡海攻打镇江,此地孤悬海外,离金州上千里远。

“哈哈哈……”

虽然没有见过唐清安,从起言行策略,到如今所见他的三弟之才,贾敬越发的重视起唐清安了。

贾敬恢复了原来的态势,又变成了一个平和之人。

陈德言松了口气。

“这里面有太上皇的手笔。”

“除非朝廷准备接济辽民,不然是无法下手的,调走了唐清安,那金州几十万民,几万精兵怎么办,难道拱手让给蛮族吗。”

皇上兴奋的招来忠顺王,史鼎等。

说他保守也好,说他老古董也好。

一般的父母,哪怕省吃俭用都要供应后代,这种程度放在国外,很多民族都是做不到的。

这就很令他有些恐惧了。

他作为金州在京城的奔走,联系各家也得知了一些秘闻,知道贾敬原来的风头。

他全身心投入事业,一直人到中年,才惊觉到一种恐惧。

“明明是个大胜,竟然被那些人说成了祸事。”陈德言松了口气,开始埋怨起来。

不过,唐清安没有怀疑熬不过去,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布置了这么多后手,是没有道理守不住金州的。

大哥这就引起了朝廷的猜忌吗?

“朝廷会不会对大哥不利?”

“哪里这般严重,你难道还不信我。”

“唐清安窜起太快,实力发展的太强了,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连我也没有想到。”

不管是原来,还是现在,从来都不是,因为每一步都在他的计划中。

秦可卿摇了摇头。

“好个结拜三兄弟。”

原来的那名德道高人,立马像变了个人,一把出鞘的利剑一般,令陈德言恍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