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两百将(2/2)
九月。
众人都在笑着说话,商讨将军明年会做什么安排,自家手下有那几个比较出众的。
李达祖大怒,当然上疏反对。
这般忙碌下来,到了十月尾,天气已经转凉,金州闲了下来,开始了大扩军。
北边是险山长城,南边是大海。
才一年。
所有大小将领不约而同的停止了交谈,视线都落到了一个方向,喊道同一个名字。
光复金州,哪怕金州打退蛮族的进攻,在绝大多数朝臣眼中,也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地方。
将军亲卫排成一列,这些从军中挑选出来的悍兵,不少人身上有疤,额头脸上带伤痕的也不少。
一年来,从光复复州开始,全军从小到大,特别是黑山轮战,经历了大小各战高达上百战。
金州的地位的确值得提高。
“叫你们来,没有别的事,大家辛苦大半载,如今有了空闲,请大家伙聚聚。
京城里的锦乡侯府,李达祖的二弟四处活动寻找盟友,为大哥李达祖上奏,声援李达祖实乃首功,保住了辽西不失。
金州大小将官两百余人,挤满了总兵府。
朝廷确认了金州五万兵额的军制,唐清安才敢扩军,不但如此,朝廷且也同意了唐清安另外的要求。
唐清安开始大扩兵。
而他认为自己居中调度有功,不管是派兵派物资给北镇,还是供应金州兵的后勤,都是他的功劳。
北镇北边各堡垒还有两万兵,合起来只有不到四万兵。
金州方面先是抢功劳,随后就开始叫苦,最后向朝廷索要士兵和物资。
进城卖柴火的,卖锅碗瓢盆的,卖针线的,卖布匹的,卖水的,卖箩筐的,卖鱼的……
而北镇对抗蛮族表现的不堪,已经不让史鼐相信。
只不过,满城的光头男,看上去颇为的耀眼。
这些城堡里的丁口,要么被掠杀,要么俘虏为奴隶,要么被编为包衣,原来的百姓十不存一。
有以前闹了矛盾的,在如今的场面,也会格外的大方,不经意见面后也是相视一笑。
其中史鼐和李达祖两人争的厉害,大有重新翻脸之态势。
十九岁的唐清安,受着众人是目光,摸了摸光秃秃的下巴,自己该留须了。
虽然金州丰收,禁酒令却没有解除,好多有酒瘾的人,真的煎熬不已。
史鼐认为北镇不可为辽西之屏,竟然要求放弃北镇,全力驻守辽西走廊。
整个金州城,因为前番扩建城墙到海边,房屋也跟着增多了,人口高达七万余人。
辽西和辽左的地形,两边被辽东湾隔成为“凡”字形。
因为有人弹劾他见死不救,坐视友军被困而不援,实乃大罪。
将军至出海以来,惊才绝艳,无往不胜,连威名赫赫的老奴都受其挫,实乃举世名将。
至于金州方面,自身损兵两千人,虽然占领海州,却得而复失,算大功还是小胜?
因为唐清安的军报里,所获蛮族钱粮不足二十万石,以此想要获得断绝蛮族粮草,解北镇之围的功劳,说服力缺了三分火候。
如今老奴攻打北镇,北镇损兵折将,失去了大量土地,辽西则困兵不前,整个战场上,唯一的亮点就是金州。
今日。
金州今年秋收的粮食是个明数,众人皆知,而从海州得来多少物资,至今没人算清楚。
复州城里的蛮将,受金州复夺海州的影响,得知金州兵竟然不声不响有了数万可战之兵,彻底龟缩了防线,大退步百余里,一直退到栾谷关。
因此史鼐想要靠着地利,学习金州全力固守辽西,而不是浪费兵力物力在北镇。
众人靠着大小胜仗积累功绩,大多都是将军提拔,或者升官。
只一个月,二十三万,二十五万,二十八万,三十万,三十一万……,最新一次统计人口,金州有了百姓三十七万。
不管是锦州还是后方的宁远,都是险关雄城,不是那么好突破的。
唐清安笑呵呵的走了出来。
原来辽西大半年来,重新募兵十八万,其中七万留守辽西走廊,十一万守北镇。
不过当这些地方出现金州兵的旗帜后,躲入深山,乡野,河流的百姓纷纷出来投靠。
这件事史鼐和李达祖都鼎力支持,以此拉拢他。
合兵后的水师,同样分为三部。
从浙江调水师四千,各色战船一百六十艘,鸟铳一万杆,弗朗机炮五百门,其余火器不计。
合计七十余万亩的田,或因为地肥高产,或因为地贫而地产,一直到十月,合计收获粮食一百三十万石。
粮草就是军心。
辽东经略史鼐。
一部有浙江兵为主,守辽东湾,一部以沈有容为主,守卫金州,长行岛各处。
唐清安笑呵呵的看向众人。
没有人敢答话。
按照年龄,这里最小的人也才十七岁,而且级别低,只是小小的队长。
十八岁的唐清安,对着平均年龄将近三十岁的将领们,表现的很随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