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问策(2/2)
毛文龙上言,前任朝鲜国主背德大明,现任朝鲜国主心向大明,因此支持朝鲜新任国主,才有了大明派官员去核实,最后认可了李倧获得朝鲜国主之位。
现在和史鼐说话,则说出了实际人口。
如果镇江夺回来,那么整个辽左东线就重归于朝廷,对蛮族绝对是个重创。
唐清安从史宗颜手中接过奏疏,看了两眼确认无误,不懂文笔风格,只觉得写的工整整齐。
成群结队的百姓,更甚至村庄合力杀死蛮人,集体逃往南方,复州卫的蛮兵杀之不绝。
成为了实际上的奴隶主,汉民不但房屋被分,还要养活这些不懂种地的人,妻女还要忍受欺辱。
“如今金州有民二十万,秩序混乱,需要任命大量的官员,维持秩序的同时,也能把人口组织起来,可以屯田,修城,挖矿等。
“几十万人口涌入朝鲜,还有大军,朝鲜如何敢阻拦上国?”
“你要这么多空札干什么?”
唐清安不理史宗颜,又像史鼐说道。
这是毛文龙出海,能在辽左腹地,顺利获得指挥权的凭借。
皮岛就是毛文龙从朝鲜所得,成为他开东江镇的首府之岛。
如果没有变化的话,唐清安就可以沿着毛文龙的老路,顺利偷袭夺回镇江。
唐清安听完史鼐的回复,突然说道,“我也想于此上奏一本。”
“还要请史公出面,让山东派船工大匠来组织,我收拢民匠可以做学徒帮手。”
“朝廷养金州民都苦难,因此我才要在金州清田,有金州六十万亩田,我才有底气去镇江。
为了节约时间,唐清安和史宗颜一同坐船回了锦州,面见史鼐,因为他还有另一个目的。
而且大小长山岛附近鱼类繁多,成群亿万,我准备收拢民匠,建造渔船出海捕捞渔获。”
除了这些,就是各地卫所。
毛文龙就是看中了此点,极为支持此人,在大明引起了舆论大哗,甚至有人主张要声讨朝鲜。
原来有辽东都司,和辽东巡抚,管理辽东地方和赞理军务,后来设兵备道,兼管屯田马政。
时间上也来得及,当地反抗义民遍地,东江镇军官数量不多,又要出城剿灭乱民,又要劫掠地方钱粮,以致于城内才百余兵。
李倧发动了政变,当然要否定前任国主的政策,而且需要大周的支持稳固王位。
没两个月,唐清安治下就突破了二十人人口,金州人满为患。
历史已经改变了一些,原来毛文龙可没有夺回金州,而是直接去打了镇江。
同时告知,九月份收获的粮食,除了留下口粮,都要交给这些蛮人。
不然去了镇江,收留几十万人口,结果无粮可吃,最后的结局就是自溃。”
可以说,整个辽东都司很多衙门,都是挂靠在山东布政司,实际上还是辽东自管。
任命官员需要文书,需要辽东经略的大印,面对唐清安的无理要求,史鼐愣住了。
金州唐清安在屯田,老奴也在屯田,两相对比下来,老奴所获颇丰。
唯独唐清安面不改色。
一个月才四升的口粮,种田的男丁都吃不饱,家眷更只能饿死,极为歹毒的消减汉民的政策。
绕过了复州,在此处收拢难民,一趟就能带回几千百姓。
“自光复金州以来,国中所得辽人男女不下四十万,其中流往山东只是极少部分,大部分留在金州及其海岛。
唐清安则派遣水师参将沈有容,率船队收服了广鹿岛,大小长三岛,獐子岛等海岛。
镇江的地位也不是金州能比的,这份功劳,甚至可以让唐清安开镇,成为一镇节度使。
大周国内的历史变了,国外的历史却没有变。
“我要三百张空札。”
“而且就算夺回镇江,镇江和金州不同,可以被围困以致于弹尽粮绝,所以我夺回镇江,也是为了获得人口,然后撤退至朝鲜。”
而且毛文龙的老路子肯定是要走的。
有单独的户口,称为卫籍,当然也有民户,但是仍然称之为卫籍,由卫所管理。
史鼐有这个权利。
最远到了庄河,突袭了此处的驻兵,也没怎么打,见到大周的旗帜就投降了。
那朝鲜的国主,并没有胆子彻底偏向蛮族,所以不但放了辽民入国,还送了些许海岛。
“朝鲜愿意收留?”
金州如今就仿佛一张报纸。
史宗颜苦笑一声,这声夸赞丝毫没夸到点子上,的确像武夫,谎报军情这一块,学的最像。
“我本计划今年攻克镇江,以此联合朝鲜国,共同对抗蛮族,不过形势变化莫测,趁着有利时机夺回金州,虽然由此大胜,却也成于此败于此。
史鼐认真看着唐清安。
此子有贾敬之姿,眼光颇为长远,预料之事还没有失败过,如果真像他所说。
百万人口的节度使,又盘旋海外。
史鼐盘算了一番,自大周立国,闻所未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