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拔云见日时,刘备乃首功之臣(1/2)
第128章 拔云见日时,刘备乃首功之臣
清晨,刘备穿着睡衣坐在床边,发髻凌乱尚未梳洗,神情也有些迷茫。
他来洛阳本是为了拜访玉林观主柳羽。
如今,不仅拜访了,甚至能追随其左右,这是上天赐下来的机缘,可现在,一面是追随柳羽去南阳,一面是回乡。
虽同是抗击瘟疫,但这个抉择…并不好选。
“还是…回涿县吧!”刘备感慨一声,这一刻,他想到的是家门前的那棵大桑树,想到的是桑树下老母亲编织竹席,想到的是瘟疫肆虐下,老母亲生活的艰辛。
大汉以孝治天下,做出这个选择,并不意外。
这时…
柳羽闯了进来,看到面色迷惘的刘备,连忙问道:“刘大哥要走?”
“家有老母,又奉瘟疫,不得不去。”刘备的语调颇为苦涩。
怎么看…这也是个古怪的组合?
那…
除了对外,审理疑狱,平廷尉奏事外、
张让门清的很,陛下只要金银,却并没有给他定罪…那是什么意思?不还得用着他张让么?要不然…脏活累活,谁给陛下干呢?
“千余!”
“刘大哥,涿县不容有失,交给你了!”
有那么一刻…
此刻的“大英雄”还在草地中与荀彧一边走一边攀谈。
这…
柳弟…他没有…他并没有放弃涿县!
从来没有过。
至今为止…还从未有过纰漏。
俨然,天子开始怀疑起来了,一个县城的瘟疫,想止住扩散…一千人都未必能拦得住那些流民,更别说…三个人了!
荀彧却是颇为自信。“柳弟看人一向精准,他既派出刘玄德三人,想必这三人定有过人之处,何况…柳弟明面上派出的是他们三个,可暗地里却是派出了整个天师道的教徒,全力北上,阻止瘟疫的扩散。”
“按照这三条锦囊说的,至少能稳住三个月,而我尽量在三个月内解决南阳的瘟疫,然后全力北上驰援!真到最后,乌云散尽,拔云见日之时,刘大哥便是北境抗疫的第一功臣!”
荀彧继续道:“若然陛下派遣他北上涿县,再告诉他,若是控制不住瘟疫的蔓延,便割下他的人头,办成了则是大功一件!那…他敢不拼命、卖力么?”
说到这儿,柳羽重重的拍了拍刘备的手掌。
呵…
当然…
因为在老百姓看来,一旦进入那隔离的集中地,那势必就出不来了…或者能出来者寥寥无几,至于居家隔离,那吃什么?
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大家四处躲避官兵的追捕,四处流窜…
“柳弟…”
张让差点又要喷出“国粹”…
…
留下一个颇为自信的笑意,柳羽转身离去。
他们能行么?
刘宏又开始怀疑了。
这话脱口…
一边是私情,一边是大局,柳羽选的没有错。
换言之,如果跻身职场,直接就发现,压根没关系晋升,那谁还会“傻了吧唧”的把全部的能力投身在职场中。
当即摇了摇头…
“就是那个阉人…”柳羽连忙解释道。“咱们天师道这么辛辛苦苦的南下抗疫,九死一生的,怎么能便宜了那群阉人呢?也该让他们体会下百姓的疾苦。”
言及此处…
“荀卿,你替朕拟旨,朕就信这位‘玉林柳郎’一次,让张常侍与刘备等人一道去趟北境,去趟幽州涿县!至于刘备,既是去瘟疫之地,那便不能是白身,涿县县令不是逃走了么?权且先让这刘备代任,若是真能防止瘟疫扩散,朕另有封赏!”
皇宫,千秋万岁殿。
人活一世,不就是为了钱嘛?
干嘛跟自己过不去呢?
可…
他是真的醉了。
“赵常侍,你…你去帮咱家查查,涿县有多少…多少咱们的人…不,不能只查涿县,要查涿郡,要查整个幽州,咱家的命…可…可都交给他们了!”
刘宏示意他讲完。
呵…
刘宏示意让荀彧坐,他也跪坐回龙案前,反问道:“是有关南阳瘟疫的?”
今夜的张让,尽管依旧怀抱着大量的金钱,却完全高兴不起来。
“是有关南阳的?”
“刘大哥能明白我的苦衷就好。”没有挽留,柳羽从怀中取出三个不同颜色的锦囊,塞给了刘备。
赵忠指着诏书上的文字,连忙提醒道:“陛下这诏书上的字眼可不客气呀,若是成功防止住瘟疫的蔓延,那是大功一件,可若是没有防止住,那…那可就是大祸临头啊!”
小女孩儿一下子不哭了,高高兴兴的跑开了。
柳羽则是指了指三个锦囊。“具体的方法,我都写在三个锦囊里,到涿县时就打开第一个,无可奈何之时再打开第二个,千钧一发的关头再打开第三个!”
“天师道去了多少人?”
荀彧跟上…感慨道:“贤弟倒是不缺钱,可这瘟疫却不能用钱来解决,古人言‘有钱能使鬼推磨’看起来,也不那么准确。”
“啊…”
换作皇帝也一样,谁都想当明君,可内忧外患,国库空虚,世家林立,哪个皇帝放到这样的时局…也渐渐的会消除棱角,最终选择躺平。
刘宏这一番话说的忧心忡忡。
这不…一切都好起来了。
他很佩服柳羽的乐观,甚至…有那么一瞬间,他生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贤弟该不会是打算与这个‘死太监’,这不,是阉人…贤弟难道打算与他…互相伤害么?
他知道荀彧去为柳羽送行。
刚刚批阅过一封奏书…
柳弟哪怕要去救南阳,还是…还是会念着涿县,甚至留下了一些方法,让…让涿县稳住局势。
“咱…咱家也是服了!”
刘宏伸了下胳膊,十几年都没有这般久坐,让他很不习惯劳神于案牍,他缓缓起身,行至窗前,看看千秋万岁殿下的风景,算是换换心情。
可事实上,与他一样有能力的科员多了去了,只是看…愿意不愿意把能力投身在工作上而已。
“是。”荀彧点头:“不过,柳弟却留给臣一番话。”
他的话,值得一试啊!
他在帮柳羽解释…
“说…论及涿县抗疫,一个张让能顶得上整个汉庭北军!”
偏偏,羽儿的话,羽儿的预言,羽儿处事的风格手段。
“今日的文若怎么总是在哀怨…”柳羽回头望向荀彧,嘴角露出了淡淡的笑容,只是这笑容在荀彧看来,有些“有恃无恐”的味道。
便是为此,张府的大门召开,地方官员送来的金银玉帛照单全收…
“柳弟要去南阳,我能理解柳羽的苦衷。”刘备抿着唇,“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先救南阳,那里是整个大汉商业的中心,人口也更多,蔓延的速度会更快,一旦失守…整个大汉都会崩溃。”
一旁同为十常侍之一的赵忠连忙开口。“张…张…张常侍?这…啥情况啊?陛下…怎么…怎么就选你去涿县呢?这…这瘟疫之地,那么多官员不选,选…选咱们宦官?陛下这是…这是啥意思啊?”
怎么去涿县阻止瘟疫蔓延,这事儿…竟…竟安排到了他张让的头上。
“文若,你若真的想帮我,那就…帮我办一件事儿。”柳羽笑吟吟的抬眸…
不论如何…
“张常侍不过是朕身边的一个宦官,他除了讨好朕,替朕办一些事儿外?能抗击的了瘟疫么?”
“刘大哥素有大志向,却因为无人举‘孝廉’,无人品评而未有功名,这次涿县抗疫…一旦成功,那便是比十个孝廉,十个名士的品评更有效百倍,到时候,刘大哥跻身朝堂…我柳羽一定第一个为刘大哥喝彩!”
这一跪,不是自己跪,而是替涿县万万千千的百姓跪。
…
这一抹微微变化的情绪让刘备敏锐的观察到。
汉帝国的局势截然不同了。
荀彧的这个“侍御史”的身份,更相当于天子身边的智囊,为天子出谋划策的,虽然官衔不大,与督邮一样只有“六百石”,但地位却不可同日而语。
天子刘宏一反常态的,竟在看奏书,且一看就是两、三个时辰!
这与往昔白日里喜欢逗逗狗,兴致之余,就与美人于床第间推演天下大事的生活习惯截然不同!
究其原因…
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位传说中的能战胜瘟疫,救南阳百姓于水火的“大英雄”!
只不过…
“也是…”柳羽点了点头,面色萧索。
“所以…”荀彧说道:“柳弟特地让本地人刘备、张飞、简雍往涿县,并且告知了他们一些防止瘟疫扩散的手段与方法…”
“那…我要怎么做?”刘备连忙问道。
言及此处…
荀彧当即接过一封黄稠诏书,迅速的草拟了起来。
听到这儿,刘宏笑了,这话得亏是羽儿说出口的,若是别人,天子刘宏保不齐就当成一句戏言了。
“十常侍之首——张让!”荀彧一字一顿的解释道:“陛下应该清楚,当今朝堂上最大的两股势力,一为以汝南袁氏为首的士大夫,另外便是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张让又是十常侍之首,如果陛下…陛下…”
不过…
为什么是他…是他张让呢?
甚至想到了,涿县瘟疫失守后,对整个北境的影响。
讲到这儿,柳羽意味深长的拍了拍刘备的肩膀。
…
柳羽却是微微招手,让荀彧把耳朵凑过来,他悄悄的嘱咐了一番话。
待得这番话说罢…
他是不去也得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