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2/2)
最可怕的是,这里就像是被盖上一层黑色的布,根本没人能看见…洛阳城距此太远了,天子的眼睛更是被蒙蔽住了。
果然,这个“明事理”者一句话脱口…
可劫掠村民,这…这已经是许久没有做过的事儿了。
农忙之时,整个耕地竟没有一个农人?
这些都很诡异。
李家村?
张玉兰一怔。
区别于富有诗书传承的家族很文雅的晒书,寻常的百姓在四月会变得很忙碌。
加上熟读《四民月令》这类的农业书籍。
百姓们要么就闭上嘴巴。
这就是乱世中,一个再普通不过村落的归宿。
张玉兰只觉得双腿一个踉跄。
当然,这个时代,它还不叫醋,叫“醯”酱。
被火焚烬的村落,万木萧条,到处都是断壁残垣。
四月,已经入了夏,蝉鸣不绝于耳。
“丑爷…”
“依大祭酒的吩咐,在解良县城郊外,租下了一间农舍,圣女也已经被安置好了。”鬼卒禀报道。
可…可又因为不堪秦府老爷那“非人”的“侮辱”,自缢而死…
按照记载,四月份能听到布谷鸟叫声的时候,就是小蒜,啊不,就是这个时期,被称作为薤白头的农作物可以收获的时候,再种下去反而不好。
来人正是秦宜禄,秦家的嫡长子。
文丑却是一挥手,当即吩咐这些贼子。“秦公子说了,这群穷鬼都没什么油水了,直接给老子放火,要是让老子知道,有谁私藏小娘皮,老子扒了他的皮!”
说到最后,农夫的语气哽咽,老妇人却是哽咽着张口道:“还不是因为这个,得罪了‘秦家’,惹上了官司,判的是流放,可…可出了这解良县还没有百里,就…就死在了一伙儿贼寇的手中,留下我们这…这一双孩儿,还有…还有我们这俩白发人。”
哪怕是这样,秦家还不罢休,逼着农户家还得还钱,每年收成的七成,都给抢走。
太学毕业需要一篇壮游报告,于是曹操出洛阳西路前行,本打算效仿“老子”过函谷关,去那人文辈出的弘农郡,然后向北去首阳山,去欣赏当年伯夷、叔齐隐居让贤的地方,一路风景,一路春色。
前面就提到过,立夏这一天,蚕的食量会大增,等蚕开始吐丝,大雨也差不多开始了,大豆、小豆、黍,都是这个时间种植。
“钱你拿回去吧,我们不要!”年迈的农夫却再度把钱袋交还给了张玉兰。“一年来都没人跟我们提起这事儿了,我跟老伴心里面憋得慌,你能来陪我们聊聊这事儿,也让我们心里舒坦一些,总好过漫漫长夜,睡不着觉。
文丑也算是给足了秦宜禄面子。
秦宜禄大惊。
往往,在四月时,农户家庭中,男女都要一同去耕种,比如汉高祖刘邦当亭长的时候,就是吕雉带着一对儿女去地里除草。
“都闭上嘴巴,对咱们都好!”
“哇哇哇…”
“得得得…”
张玉兰牙齿紧紧的咬着嘴唇…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儿。
这让读过书的他根本无法接受。
且…
张玉兰感觉自己快要崩不住了,她下意识的从怀中又取出一袋钱币。
人人都有自己的顾虑与忌惮。
刚出洛阳看到的就是无比凄苦的众生相。
“那红脸再有三日就要问斩了,你咋还在关注着这收成的事儿?”张飞恼了,“还有,咱能不能骑马啊,这坐马车忒慢了,要还是俺骑马,早就到了。”
秦宜禄还想劝。
张玉兰缓缓的抬起头,“如果,如果有一日能替他们讨回公道,我一定…一定为他们办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请最好的石工镌刻,写上每一个村民的名字。”
张玉兰默默聆听。
“是…”
突然,不满周岁的小孩子哇哇的哭出声来。
火把照亮了幽深绵长的村落,文丑背着手走过来对领头的山贼说道:“动作快点儿,做完后,一把火烧了。”
“怎么,哪个不长眼睛的惹到了秦公子?”
可…这等关键时期,怎生整个庄稼地里,没有人呢?
这太古怪了!
整个城楼下陷入了沉寂,没有一个人再敢说话。
似乎…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人驰马急入,一鞭子撩翻了一名带头劫掠的“贼子”。
过了半晌,他才一敲脑门,“噢,俺明白了,你这小观主早就提前派人到那解良县了?”
老妇人目眦欲裂…
曹操曾经与柳羽交谈时,特地提到过。
老百姓们被当地官员“吃拿卡要”,甚至扒皮抽筋、吃肉喝血这等行径也是屡见不鲜,百姓们穷得只剩下一条条苟延残喘的性命。
除此之外,就是疯涨的野草也要割下来,烧成灰,用这些草木灰来充当耕地的肥料。
可没想到…
…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加上地震、水灾、虫灾,一个地方受灾,周围四、五个郡县都不得安宁,胆小的求亲靠友,胆大的烧杀抢掠…
“我说的不是这个。”柳羽指向周围的田亩。“且不说这个季节该种植的农作物,单单去年种植的芜菁、芥菜和冬葵这些食物,也已经可以收获了,甚至‘薤(xie)白头’(小蒜)也可以收了。”
传闻中,有胡虏劫持往来商贾、马队,可他们一路行来,并没有遇到任何胡虏。
其实,这与她无关。
这不查不要紧,一查之下,许多人都知道,“秦家”与“胡狗”有所牵连,他们算是沆瀣一气。
张玉兰跪在墓碑前,慢慢说,“是,是我害了你们…”
“那也得先收集情报,鲁莽解决不了问题。”柳羽算算,他是比荀彧提前两天动身的,那么…荀彧这督邮赶到解良郡时,刚刚能赶上。
“到了才麻烦呢!”柳羽回了一句…
看着这小娃娃,老妇人终于露出一丝喜悦,像是苦难中的一丁丁慰藉,“你瞧,喝的多好。”
哪怕是初来乍到,他已经感觉出这解良县有些诡异了。
村里很多人都知道这事儿,但…大家敢怒不敢言,谁也不敢去得罪秦家,谁也不敢去触官老爷的眉头。
…
张玉兰越听越是愤怒。
踏…
…
终于,她忍不住,还是捂着嘴哭了出来。
夜深,万籁俱寂,突然,一列列黑衣人的脚步声与刀刃的摩挲声响起。
却在这时,有两个男子扶住了她。
这时,一个文吏登上城门,居高临下的宣读着县长的文书。“昨夜,胡虏劫掠李家村,焚烬李家村,罪行滔天,为非作歹,为驱逐胡人,现征全县男丁组建‘灭胡营’,全县凡家中有十五以上,六十以下男丁者,一家出一人征召入营,违者斩首示众!各人所需军饷,由各家自行承担。”
柳羽在一干鬼卒的领路下,缓缓走到此间。
他看了看张玉兰,又看了看这墓碑,猜到了一些什么,可这种时候,似乎…什么话都显得苍白无力。
要么…
…
没有一个贼子离开,大家面面相觑,为难的看着秦宜禄。
“你…你在干什么?都给我住手!”
可眼睁睁的看着大火蔓延,将整个村落烧毁,也包括那间屋子里的一对老迈的夫妇,还有那六、七岁的毛头丫头、不足满月的稚子。
坐上马车,张玉兰感觉心已经痛的麻木了,她原本以为龙虎山那边的百姓过的就够惨了。
踏…
为了保全两个孩子,媳妇只能选择后者。
“别在这儿拦老子,这事儿回去问问你爹,你以为弟兄们晚上不睡觉,都想来这儿?就是你爹派我们来的,他可不是让咱们窃天坞劫掠这村子,而是…”文丑的眼眸中带着冷意。“而是要杀了他们,一个不留。”
他是见过文丑的,也知道父亲与文丑联合起来,做过的那些勾当。
“这些留着,多给孩子买些吃的。”
老百姓们莫不胆战心惊的交头私语。
“前面领路,去农舍。”
同样坐在马车里的张飞嚷嚷道:“你还不对呢?依我看,你这么慢悠悠的坐着马车走,才不对呢!”
“没了,全没了…整个李家村被一把火烧成了灰烬,一个都没跑出来,没了…全没了。”
刚出城门,就看到城门口围着大量的百姓,人声嘈杂,不禁凑过去去看。
…
一干百姓们默默聆听,这哪里是征召男丁,这分明是把男丁都集结起来,威胁家小,不许乱说,这是要阻塞言路。
柳羽只能轻拍他的后背,大致发生了什么,沿途鬼卒已经简单说明,柳羽连连宽慰。
“都怪我,都怪我…”
张玉兰最后看了看孩子,“好孩子,一定要平平安安的,快快长大,快快长大…”
那朴实的老妇人无奈道:“村里有好心人资助了些羊奶,凑合着喝吧…再不济,还有一丁点米粥,也还能撑上几天。”
“哈哈哈…”
好慢的脑回路…
柳羽上前一步,张玉兰就把头埋在他的怀中,轻声啜泣。
“……”
“那…孩子的娘呢?”
甚至,已经有血从尸体中不断的延出。
这段时间,她闲来无事,便乔装一番,在解良县中暗中探访,去查查那“秦家”的底子。
“至少,因为他们的死,能让这片土地乌云散尽,迎来光明,能给活着的人一份公理与正义,那…他们九泉之下也能瞑目吧!”
——“玉兰姐,你已经做的够多了。”
——“接下来,交给我,信我。”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