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玉堂后殿,青蛇出没,赤帝之子(2/2)
“咳咳…”
不及细想,蔡邕的话还在继续。
他是真龙不假,但却是一只瞎了的真龙,哪怕是他手下西园校尉军再多,他所能窥探到的也仅仅限于司隶一代。
荀彧下意识的开口。
蔡邕这一句就震到刘宏了。
倒是天子刘宏,嘴角扬起,笑出声来。“荀公子无需拘着,抬起头来。”
说话间,他还将怀中柳羽的那封信笺一并递给天子。
这侍卫头目冷色回道。
听到这儿,刘宏疾呼口气。
“劝?”袁绍才不想劝呢,打死了最好。
“本初…”袁基询问道:“这官吏都走了,为何爹爹还打的这么重?咱们要不要去劝劝爹。”
柳羽却是浅笑一声,不再解释。
“基于此,柳观主的观点从来是引导‘儒’、‘释’、‘道’三教合一,三者融合,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抛开彼此芥蒂,共同为大汉的繁荣而战,若只是争一官一衔,争一朝一夕,在格局上,那些反对道人入朝堂者就已经输了。”
袁绍则坐在树枝上,饶有兴致的看着袁术挨打,他越挨打,袁绍心里越是舒服。
…
蔡邕沉吟了一下,旋即爽然答道:“去年陛下于金商门召见臣,是因为五月时,有白衣人入德阳殿门,御林军抓捕时,化为青烟冉冉消逝;六月时有黑气自天而降,堕入温德殿东庭,化为十丈黑龙,盘踞良久不散;七月,玉堂后殿上,有青蛇出没。”
呼…
而那边厢,袁府内的一棵歪脖子树下。
心境平和之后,荀彧又恢复了往昔模样,荣辱不惊,再无半分战战兢兢的惶恐。
“哈哈…”
“你觉得玉林观主柳羽此人如何?”
他急需有人做他的眼睛,去底层看一看,治一治。
“旨意?”张飞挠挠头,还是不懂。
袁绍心头窃喜,说起来,他与柳羽是认识的,并且很熟,昔日…潜入张让的庄园,就是柳羽谋划,袁绍与曹操去执行的。
刘宏很喜欢听这等地方风俗、灵异故事。
——“我愚蠢的弟弟啊,柳羽你也敢得罪?要玩阴的,他就是把你卖了,你还在为他数钱呢。呵呵…”
这话脱口…
“蔡卿觉得,那玉林观主柳羽如何?三百年大汉朝堂无道人,在朕这一朝,可否当允准道人入庙堂?”
“陛下之所以问出这个问题,想来是儒家在朝堂上深耕多年,氏族门阀对于儒家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故而刻意的阻挠道人入庙堂。”
呼…
蔡邕恭敬道:“臣怕讲的不好。”
连忙追问:“赤蛇?难道是预示着赤帝之后?”
“正是。”柳羽不忘补上一问。“陛下在召见他?”
天子刘宏的话方才脱口。
曹操也做过这官儿,只是他提的问题太过尖锐,很快就被调离了。
嘶…
天子刘宏与蔡邕聊得很酣。
“现在,能否请兄台替我送这封信。”
他方才没有让桥玄坐,也没有让蔡邕坐,竟是允许荀彧坐在他的面前。
想想他干的这些事儿。
柳羽无奈,只能强行自报家门。“在下玉林观柳羽,真有要信要交给荀文若。”
——‘儒’、‘释’、‘道’三教合一,三者融合,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抛开彼此芥蒂,共同为大汉的繁荣而战!
讲到这儿,袁绍顿了一下,一摊手。“当务之急是不能再生事端,三弟犯了大忌讳,若是父亲不狠狠的打他,这事儿传到陛下耳中,那再给三弟用刑的就不知道是何人了?”
回过头,看了眼尤自一板板砸下的袁逢,摇了摇头,心里面苦涩连连。
“小惩大诫是司马府君给老夫和兄长几分薄面,可我袁家家法森严,该打就打,该罚就罚,不打不成器嘛,还望两位如实禀告司马府君,以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油盐不进哪…
浅笑一声,刘宏继续问道:“朕本打算授予柳羽一个官衔,可因为他的身份,朝廷之中阻力颇大,这事儿你怎么看?”
“但讲无妨。”
咸?一点都不咸!而是苦涩的厉害!
他机关算尽,怎么最后,挨打的确是自己?
正堂内,袁隗正在招待两名官吏。
各地方的声音,他能听到的,那都是经过过滤后的话语。
“依着董圣人所讲,上天会把他的意识转变成一系列的自然现象,以此警醒世人,故而,臣大胆揣测,这些灵异现象也是在警醒陛下。”
就在这时,蹇硕悄声步入此间,行至刘宏的身侧,在他的耳边耳语几句。
经过短暂的调整,经过方才天子的一番夸赞。
这俩名字一出,那意义就不同了。
看到蔡邕已经走出了鸿都馆的正堂,门前的小黄门高喊——“陛下传颍川荀彧觐见。”
荀彧像是已经准备好了,当即答道:
…
袁基凝着眉,看着三弟袁术受此惩罚,他也痛在心里,觉得是自己身为兄长,对弟弟有失管教,让他如此做出如此愚蠢之事。
而最可怕的是,作为天子,他根本就看不到底层,了解不到百姓的疾呼。
张飞看的真切,“就…就这么就完了?”
“按照柳观主的想法,他可以不做官,但必须掌握一定的权利,或许这权利来自于我,来自于桥子、蔡子,因为这样,他才能去尝试着将失序、失范、失衡的底层,再度引入正轨。官再大没有用,一个督邮的权利反倒是最好!”
荀彧的话,再次让刘宏陷入深思。
刘宏的眼眸骤然一凝,原来这封信,压根就不是给荀彧的。
“没错。”柳羽颔首。“等着明日陛下的旨意,咱们就能动身了。”
因为天子在其中,随行护送的西园军将所有人拦在外围,见到一个侍卫头目,柳羽凑上前去,拿着封信笺。“这位兄台,在下…”
柳羽赔笑道:“这封信很重要,里面等待面圣的人中,有我的一位朋友。”
荀彧顺着天子的话道:“而这信笺中,他提到了两个观点,其中一个是底层治理,大汉如今境况不利,并非在于朝野,而是在于底层,在于地方门阀于各郡县中作威作福,鱼肉百姓。”
袁术的哀嚎声连绵不断,他也是服了。
…
“蔡卿有心了。”刘宏微微一笑,旋即摆摆手。“蔡卿明日也官复原职,做回‘郎中’,管理一众议郎,忠言逆耳,蔡卿不在的这些时日,朕许久没有听到议郎中有振聋发聩的声音了。”
说话间,蔡邕满饮此樽。
却留下一番佳话——“曹孟德议郎谏言”!
“臣领旨,若陛下没有别的问题,那臣先告退。”
“哈哈哈…”刘宏笑了。
袁隗送他们走出袁府。
“金商门之事,是朕错怪蔡卿了。”刘宏主动给蔡邕斟了一樽酒,端给他,“这樽酒后,蔡卿依旧是我大汉的栋梁之才。”
呃…
愚蠢的弟弟呀!
刘宏的眼眸刹那间眯起,俨然,他想到的这所谓的“又一股势力”,便是羽儿的道教一派么?
“经天纬地之才,才能胜我十倍。”荀彧道。
郎中与议郎一样,相当于皇帝的参谋团。
“自然。”
也就是说…天子的本意是想用道人的,但他必须把这个棘手的难题抛给柳羽,抛给荀彧。
如果按照蔡邕这一则解读,那入德阳殿门的‘白衣人’是道…那盘卧的黑龙,有不臣之想的便是“士”,至于青蛇,自然是羽儿!
好宏伟的志向啊!
想不到,羽儿的境界比他想象的还要高。
这个回答,是刘宏意料之中的,毕竟…因为羽儿,荀彧才能坐在这里,才能与他这个天子会面。
…
刘宏轻咳一声,连忙端起酒来,轻抿一口,以此压住心头的震撼。
侍卫头目接过信笺,“是交给颍川荀彧的是么?”
话引到这儿,刘宏一下子感兴趣了,“蔡卿继续讲,不妨今日再度替朕解读一番那些灵异之相。”
做完这些,柳羽转过身便直接回到了马车里,吩咐马夫,“回玉林观。”
袁基恍然大悟…原来,这“家法”中还牵连着这么多干系,是他太天真了。
“首先是白衣人入德阳殿门,化为青烟冉冉消逝,这是上天指引,预示着大汉朝堂中在士大夫与宦官之外,又会再多出一股势力,以此打破此间原本的平衡,将胜利的天平倾向于大汉,只不过,如若这股势力陛下抓不住,便会如青烟般冉冉失去,不留下一丝痕迹。”
听到这儿,刘宏心头“咯噔”一响。
“至于七月玉堂后殿上,有青蛇出没,臣特地去调查,访问过许多亲眼目睹者,方才得知,他们看到的不是青蛇,而是赤蛇,只不过其背上有一道明显的青斑。”
荀彧这才发现,不光是“陈王”,就连陈王身旁的那位护卫,也是眼前的这位,他们…他们竟然是…
缓缓的抬起头来。
一下子,侍卫头目的语气就和缓了不少。
这样的人,最好,不要成为敌人。
蔡邕沉吟,他一张面颊紧紧的绷着。“未必与赤帝有关,或许这与那六月黑龙对应,大凶之下,留下一枚‘赤色’火种藏在玉堂后殿,这是大汉转危为安之兆,也是陛下破局之法!”
怪不得闹出那么大的动静,还送信?
呵呵,又被羽儿给算计了。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