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陛下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2/2)

“后手?”袁绍一惊。

至于…汝南袁氏为何要救助党人。

“本初,此番将你从汝南唤来,是有一桩大事!”

袁绍拱手。“叔父但说无妨!”

“可…不是还有一谷?”袁绍当即问道。

名义上是归隐,替生母守孝,实际上是秘密安置、救济党人。

袁隗与袁逢彼此互视一眼。

“那是陛下留给咱们的脸面!”袁隗的语气冷然。“陛下给咱们脸,咱们不能不要脸,士大夫们好不容易扶持起的外戚扶风宋氏,它轰然倒塌,历历在目啊!咱们要引以为戒,至少在现在,不能与陛下硬碰硬!”

袁隗插口道:“如此政令下,日后各郡国将不再能产出官养的良马!而大汉境内,良马多由官养!”

袁隗拍了拍袁绍的肩膀。“这些良马的囤积与售卖,便交给你与公路了!你们俩都为袁氏门楣的后辈翘楚,这一次莫要让我与你们父亲失望!”

因而,这些被招揽来的人统称为“三公之一”袁逢司空的“门生故里”!

不夸张的说,一个“三公”能延伸出的门生故里就能达到如此庞大的数目。

士人、官吏的效忠对象从来就是两个,一个是天子,一个是举荐他们的人。

“那么…”袁绍接着问。“叔父难道提前囤积了良马?”

而与曹操的境遇类似,成为嫡子,举孝廉之后,袁绍被任“濮阳令”,只是…他并没有干几年,便匆匆回了老家汝南。

言及此处…

袁绍被过继给的二伯“袁成”,他虽没有担任过三公,可因为是汝南袁氏之人,就连跋扈将军梁冀把持朝政时,都要对他礼让三分。

在袁家看来,不过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罢了。

这些党人…哪个与袁氏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再加上救济党人博得的好名声。

袁隗警惕的看看四周,拿过袁绍的手,写了四个字,袁绍的眉头一下子凝起,显露出惊诧的神情。“十糠一谷?这…”

袁隗叹息。“没错,就是十糠一谷,陛下背后有高人指点哪!”

说起来,又离不开大汉察举制下,形成的那条不成文的“二元君主制”…

“哈哈…哈哈哈…”

袁隗眼眸微眯。“陛下有‘张良计’,我等也有‘过墙梯’,咱们汝南袁氏怎会被‘钱’给难住呢!”

这…噢…

袁隗的语气严肃,脸色更是一丝不苟。

“可…”袁绍眼珠子连连闪烁。“可安置那些党人,收揽成千上万的门客,圈养部曲,维护咱们袁氏一族与各门生故里的关系,这些都需要钱粮啊!”

言及此处,袁隗继续道:“叔父已经吩咐下去,黄河沿岸,凡是我袁氏的故吏不许再挪用赈灾粮…”

囤积、售卖良马…

袁绍与袁术?

听到这儿,袁绍的眼珠子连连转动,他竟是听出了几许意味深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