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1/2)
第53章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寒冬已去,暮春将至,江西龙虎山的山脚下踏春之人不少,毛毡铺地,三三两两席地而坐,还有人曲水流觞做诗,山柔水暖,暖风如醉!
柳羽与张玉兰的马队从巴蜀出发,经夷陵向荆州方向行去。
不过,期间特地绕道龙虎山。
这里是天师道“圣女”张玉兰负责的区域。
她既下定决心要跟随夫君柳羽前往洛阳,那龙虎山这边,自然也要交代一下。
龙虎山的道观门前,一干道人伫立在两旁,看到柳羽与张玉兰,纷纷行礼。
口中齐呼…
“大祭酒,圣女!”
“夫君,我去去就来!”
张玉兰猛的抬头,看着这道徒,她没想到,她前脚进门,夫君后面就下了命令…
那浸入骨髓一般的冰爽,能让她精神更为振奋许多。
张玉兰目光微微垂起。
口中轻吟“十糠一谷”…
她最后回望了一眼夫君柳羽,旋即快步进入道观,行至偏殿处的一方密室之中。
只不过…
似乎,每一个都带着些许神秘色彩,每一个又与夫君息息相关!
一时间,张玉兰有些搞不懂了!
听到这儿,柳羽微微一笑。“还不是岳父大人那‘见大祭酒如见天师’的遗言,我问这些道人,他们自然不敢瞒我!”
这…
也不知道是热水蒸汽的缘故,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她的心头竟是莫名的一道暖流涌入。
柳羽的语气变得一丝不苟。“‘十糠一谷’、‘騄骥厩丞’、‘桥大公子’这些看似是偶然,可实际上都是最好的安排!”
说话间,柳羽笑着拉起了张玉兰的手。“玉兰姐,这些都是天师道的眼线与情报,这个醋就不必吃了!”
当即,一名道人回禀。
需知,《太平广记》对张玉兰的记载是——天师之孙,灵真之女也,幼而洁素,不茹荤血。
眼睛微微眨动…
一年前?
第二名道人张口。“禀报圣女,朝廷于腊月初设立‘騄骥厩丞’的官衔,各郡、国官养的良马将由朝廷统一征调!从今往后,市面上鲜有良马!”
她微微抬眸,仿佛看到了…舆图中,她与夫君此归洛阳,将会引发一阵风起云涌!
…
——“是!”
“怎么说?”
《太平广记》中没有记载的是,除了不茹荤血外,她还有另外一个习惯,酷爱喝冰水。
“好啊…”她娇俏的说道。“我在这龙虎山七、八年,倒是不曾想夫君刚到这里,情报比我还灵通!想来…我这些线人已经都被夫君‘收买’了吧!”
唔…
门外,早已排队等候的十余名道士皆是一身道袍,驻足守护。
张玉兰故意一撇嘴,她也不过刚刚及笄的年龄,正是容易害羞的年纪呢,登时面颊殷红了一片。
“你叫什么名字?”张玉兰询问这十三、四岁的小道徒。
反观那道徒,在张玉兰目光的逼视下,他不漏声色的捧着热水,既不见恐惧,也无丝毫不敬,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言及此处,柳羽刻意朝张玉兰眨巴了下眼睛。
一名十三、四岁的道徒端上一碗水,张玉兰抿了一口,秀眉微微挑动,不满意的放下。
她缓缓展开桌案上的一张简易的舆图。
——“今年黄河水患,沿岸城郡遭逢水灾,朝廷下令赈灾,成效始终不大,但近来,朝廷一反常态,不再发放赈灾款,反倒是改发粮食‘十糠一谷’!‘民患’、‘民怨’竟是一定程度的制止住了。”
…
张玉兰一愣。
与此同时,第三名道人回禀。“前太尉桥玄‘桥大公子’南下荆州,他于襄阳城驻足,目的是迎接大祭酒,似乎,有事相求!”
那么?他寻夫君作甚?
除此之外,他怎么知道,夫君会走水路从荆州襄阳城返回洛阳?还特地守候在那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